在汉口,英俄两国展开了茶叶商战,英商败北,撤离汉口茶市,转移到印度和斯里兰卡,开辟印度红茶市场。
随着世界海运事业的兴起,俄商采用新的运茶线路,将汉茶传统的北线陆路至恰克图,改走江海水路,由长江的黄金水道至上海、天津,再至海参威。不久,俄商又打通了汉口经上海至黑海敖得萨的海上通道,运程缩短,运费降低,利润增加。随着海运的扩大,由汉水北上的陆路运茶商道逐渐萎缩。
1905年,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全线通车,出口俄国的茶叶,绝大部分由火车输往俄国,由汉口至恰克图的茶叶商道废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输俄茶叶贸易日趋衰落,在汉口的俄商茶厂相继关停,其中新泰茶厂为英商接办,易名为太平洋砖茶厂。
当时的苏联政府对华茶进口采取了关税壁垒政策,俄商逐渐退出汉口茶市,由此导致了汉口茶叶贸易的急剧萧条。
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印度茶、锡兰茶的竞争,汉口茶叶港的地位受到威胁。汉口茶市最大的买主之一英国商人转而收购印度茶叶,俄商独占汉口茶市半个多世纪的局面从此结束,长达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淡出历史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