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儿子今年9岁,上小学二年级。按照老师的说法,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但他偏偏不是个省心的主,有点小聪明,但却不肯好好用功;成绩中等偏上,但却丝毫不以为意;做事全凭兴趣,但一遇到困难却特别容易炸毛。
和其他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隔壁家的孩子那样学习自觉,遇事沉稳,出类拔萃;最好是,但凡提到我儿子,都能让我倍有面子。
于是,为了狠抓学习习惯,让他努力上进,平时下班累成狗的我,回到家后还要强打精神辅导作业;周末更是挤占了休息时间,报班陪读,还要时不时地与老师沟通学习成效。即便如此,孩子却好像根本不领情。不仅学习成绩始终不温不火,学习态度更是丝毫不见改善,于是家里的气氛一度剑拔弩张。
不记得有多少次,为了作业质量我大光其火;不记得有多少次,儿子与我争执不下后躲进房间闭门不出;也不记得有多少次,儿子一下子情绪奔溃,破罐破摔,我只好尴尬地岔开话题。
那一次世纪大战后,儿子撂下一句 “妈妈,你一点都不懂我,我不理你了!”,气呼呼地跑回自己的房间,把门甩地乒乓响。
我有些意兴阑珊,无聊地猛刷手机,不经意间一个亲子暖心打卡的广告跃入了眼帘。看着广告文案“每天陪孩子做些小事,用爱伴TA成长”,我有点触动——是不是我用力的方式有点不太对头?是不是我所谓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丝毫没有感受到爱呢?
【避免说教,用心聆听】
第二天晚上,我尝试改变。
堆着笑脸,陪着小心,刻意避免说教的口吻,平等而又坦诚地征询他对于提高阅读能力的看法。
孩子有点受宠若惊却又似成竹在胸,乐呵呵地取出IPAD,指着绘本森林APP说,每天坚持看几本就好了。
我趁热打铁,和他约定了21天绘本打卡计划。每天15分钟,坚持21天,就可兑换礼物。他对这种玩法很好奇,很爽快地答应了。
随后几天,每当我下班回家,孩子都很主动地汇报他的阅读进展,然后喜滋滋地在打卡日历上画上一个勾。同样地,作为回报,当课业上遇到问题时,我也会有意识地征求他的意见。
渐渐地,我们之间的沟通氛围顺畅了不少。对此,我颇有些感触。
以前,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总认为这样是为他好,也不管他接不接受,也从未想过聆听他的真实想法。现在想来,我确实有点自私。其实,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庸,也有他们的思考方式,思维活跃但不能全盘否定;而高压政策却很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因为没有话语权而感到憋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时有争执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当我开始尝试用心聆听孩子的小小心声,把他当作一个独立个体来认真对待时,孩子也因为受到尊重而倍受鼓舞,我们之间的信任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摆正心态,增强参与】
打卡一周后,儿子却明显有点懒散了。问他阅读情况,他也支支吾吾,好不容易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
“妈妈,我觉得太烦了,要那么久才能拿到礼物,老没劲的。”
“不是还有很多书没看吗?”我有点生气地抱出一摞崭新的书。
儿子瞥了一眼,懒洋洋地说:“这些我都不喜欢,APP上喜欢的书都看完了,再打卡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我强耐着性子,尽量以平稳的语调坚定地说:“说好的坚持到底呢?我们说话要算数哦!”
孩子沉默着,拨弄着玩具,有点漫不经心。我看道理讲不通,也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辙了。
“妈妈,我总觉得你像监工,你怎么一点也不参与呢?”孩子冷不丁的一句话打破了满屋的沉默,也让我茅塞顿开。
对,就是参与感!
我放下架子,打起精神,和儿子一起讨论制定了每天5-15分钟不等的暖心亲子打卡计划。包括积极挖掘儿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爱的鼓励”,精心挑选我们都喜欢的故事进行亲子共读,为发泄情绪或塑形进行亲子运动,不定期开展意志力培养的难度挑战等等。
我和儿子都是急性子,不喜欢一成不变;容易受挫,更需要外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所以,我们会根据每天的情绪状态临时调整打卡内容。而随时随地的灵感迸发,也大大满足了我们的天性。
渐渐地,我们开始对每天的打卡充满期待。
孩子也不单纯只冲着礼物去打卡了。我的姿态也慢慢放松了,不再像监工那样挥舞大棒,而是尝试着和孩子一起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慢慢地,我也学会及时发觉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爱的鼓励,我们的关系也不再那么针尖对麦芒。
当我开始尝试用一种平等开放的姿态真正参与到孩子的习惯养成中去,我才发现孩子其实是很需要家长用心陪伴的。在陪伴中,他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而不是像一台永动机那样一直向前向前;在陪伴中,他能充分展示在课业外的才华,而不用担心别人的不理解;在陪伴中,他也能逐渐正视自身,心照不宣地用更好的状态来回报给家人惊喜。而对于我而言,在陪伴中也能更深刻体察到孩子习惯养成的不易,也能逐步理解他偶尔的失控。于是我逐步端正好心态,加强参与感,和他一起找到合适的方法,让他在前行的时候不再感到孤单。
【言传身教,坚毅前行】
最近,学校举办科技节,主题活动之一是自选材料搭一座斜拉索大桥。之前还信心满满的儿子在看了参赛图片后还是本能地退缩了。讲真,对于手工制作废柴的我来说,心中也是很慌的。但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这次,我必须克服恐惧、身先士卒。
做了几次深呼吸后,我开始仔细研究大桥的构成。随后,我一边在家中四处寻找合适的材料,一边不停地征询儿子的建议。儿子看我忙前忙后,也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了。
乐高积木搭建试试?好像太小了一点,可能不符合要求。那硬纸板做桥身呢?好像可以试试。当我剪好桥身准备搭建时,原先还呆坐一旁的儿子突然一把夺过纸板,摸出两个纸杯,三下五除二地就将桥身设计好了。随即,他又变戏法似地找出几根长吸管固定在桥身上,轻松搞定斜拉索部分。最后,他还有心地粘了几辆小汽车以增加桥身的动感。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堪称完美。
见此情景,我再接再厉,“搭建大桥就作为我们今天的加餐任务了!我们再看看如何把它搭建地更漂亮吧!”于是,我们一起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漂亮的胶带,把大桥的外立面整个包裹地精致美丽。不出意外地,我们的作品顺利入围了学校的科技节,儿子也第一次上了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对此,他感到非常骄傲。
自那以后,我们每天还是继续坚持打卡,尤其对于培养坚毅品格的加餐更是雷打不动。当感觉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总会给他树立好榜样,逼迫自己先咬牙坚持。渐渐地,儿子在学习上变得更自觉了,在打游戏、看电视上的自控力也好了很多;遇到问题也不会像无头苍蝇那样只知道大哭大闹,而是试着用教过的办法去独立解决;而我对于他学习成绩的反复也不再那么焦躁,而是真正做到心平气和地和他一起分析得失,做到理性对待。
就像花朵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我们为人父母的用心滋养和浇灌,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或者过犹不及。而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似的拔苗助长,静听花开似的任其自由生长都是不太可取的。前者裹挟了太多“为你好"的主观意志,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后者则丢掉了父母的责任,寄希望于孩子的顿悟,显得太过于佛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带给他们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正确引导,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来完成。而在这其中,用心聆听、深度参与和言传身教,是可以尝试去做,也是可以做好的。
通过用心聆听,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通过深度参与,我们可以洞察孩子们成长中的无助和彷徨,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让他们坦然地迈过成长中的种种荆棘;通过言传身教,孩子就会以我们为榜样,当遇到问题时,就会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在等靠要中自怨自艾。
孩子的成长不易,家长的自我修炼不止,在这其中需要我们付出真心、耐心和决心。
用心聆听、深度参与、言传身教,每天用心陪孩子做一些小事,用爱伴TA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