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学习文坛笔耕匠想法
解忧杂货铺(三十八)不解选择

解忧杂货铺(三十八)不解选择

作者: 河南妞 | 来源:发表于2022-08-22 14:05 被阅读0次

方诺老师,你好!

我是顺着专栏文章的推荐找到这里的,看到你对来信人的解答客观、温馨、中肯,我才有勇气把我最近一段的困惑分享出来,求得你的建议。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同时也是独生儿子的母亲,我的儿子宋军今年今年28岁,已经工作了5年,但他最近的所作所为让我不能理解,也非常担心。

儿子上初中二年级那年,我老公不幸患病去世,那一刻我有天塌地泄的感觉,老公是一名警察,工作繁忙,但心思缜密,无论家中大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公婆也善解人意,我们的大家庭非常和谐,没有传说中的婆媳矛盾。儿子出生后,为了不耽误我们两口的工作,公婆主动承担了带孙辈的重任。

我和老公工作都非常稳定,儿子也很争气,懂事,学习上主动性极强,几乎不怎么让我们操心,成绩一直在年级段排名靠前,这让一家人非常欣慰。

就在美好生活频频向我们招手的时候,不幸发生了。老公在一次加班中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抢救时是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当场过世,年仅42岁。

怀着悲痛的心情办完老公的后事,很快抚恤金也及时到位,公婆体恤我们孤儿寡母,建议这笔钱留给孙子将来上学结婚,并主动帮我一起抚养儿子。

老公单位体恤我和儿子的难处,把我调到相对轻松的工作单位,方便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儿子,只是新单位离家有点远,中午无法赶回家给儿子做饭,公婆主动邀请孙子中午到他们那里吃饭,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儿子初中毕业被保送到当地一所重点高中,文理分科之后又被分到理科零班(最好的班级),高中三年儿子成绩十分稳定,高考的时候考上了同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学费相对高一些,儿子体恤我供他读书不容易,基本上年年都拿奖学金,除了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其余的都是儿子自理的,我也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再苦再累也浑然不觉得。

大学毕业儿子把工作签到了互联网比较密集的成都,并把户口也落在了成都。老公突发心梗成了我的一块心病,那一年我就给儿子购买了重疾险,持续缴费20年,儿子走出校门的那一年我又给儿子买了意外险,总想用我的绵薄之力护儿子周全。

儿子毕业那年,我还在工作状态中,不支付儿子的开销,经济上宽裕许多。儿子宽慰我不要太劳累,对自己好一点,适当到外面走走看看。但是我考虑儿子还没有成家,还是存点钱心里踏实。

互联网行业薪资待遇相对比较高,儿子工作后给我置换了洗衣机,还给我买了新手机,过年过节也会给我发个红包,儿子的心意我领了,把这些东西折合成现金帮儿子存起来。

就在我欣慰之余,儿子的举动让我很不解。工作一段时间就跳槽换工作,有时间还要休息几个月,这让我很为儿子担心:既担心儿子没有收入怎么维持生活,又担心他社保断交,尤其是医疗断交生病住院怎么办,更担心儿子休息时间长了会躺平,失去持续工作的动力。我还去社保局想给儿子买一份合作医疗,但被告知只能到户口所在地才能购买。

对于儿子辞掉工作休息,在担心之余,也曾委婉地告诉儿子我的担忧:

我:你不工作吃什么?这是我的主要担心!

儿子:我又不问你要钱。儿子十分笃定!

我:你生病怎么办?我们靠医保习惯了,生病首选医保。

儿子:医保也只是住院才用到。他依然不屑一顾!

我只好改变策略,循循善诱!

我:你工作一个月,可以抵上我半年的收入,在家休息良心不痛吗?

儿子:继续工作有可能猝死在工作岗位上,钱重要,命重要?

我:钱重要,钱可以买命!

……

越聊我们彼此都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了,便草草地结束了谈话,但我的心里堵得慌,无法让自己释怀。有时候我还扪心自问:要是不把儿子培养那么好,像一般家庭的孩子,毕业后回到家乡过一份安稳的日子,有房有车有家庭,我也能享受天伦之乐,不至于这般纠结……

这封具有代表性的困惑,让方诺老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心中也是无限怅然,于是和这个同样感觉的妈妈写了回信。

宋军妈妈,你好!

见字如见人,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儿子的成就和孝顺,又有无限的担心和无奈。你看到的是我心静如水的文字分享,其实我也有一个同款的儿子。考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着实让我自豪了一把,工作签约华为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被派到海外拓展业务,我的内心笃定了儿子是个人才。可是往后的日子,却颠覆了我的三观——儿子选择了阶段性失业!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认知里,有一份工作,不是有大的变动,有可能就干到退休了,比如我,20岁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学校教书,一直工作到退休,从来没有换过工作。

对于儿子选择阶段性失业,他给出的答案似乎也有道理:

互联网工作状态是高强度的输出,新人一批批入场,老人会被拍在沙滩上,无论是精力还是知识框架都会被碾压,唯有持续输入才有更大的竞争力。

短暂的失业,是为了更好的休整自己的整体状态,补充新的知识,重新搭建知识框架,然后向管理层迈进。

至于医保,暂停三个月之内还可以继续享受医保报销,至于养老金这一块,还有几十年的光景,谁能预测到后续的发展,再说这一代人更看重资产的积累,比如房产和理财,不会像我们这一代人钱放在银行,至多购买国债,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

不是我贬低小地方人的认知,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我有一个同事的母亲过世后,她的女儿觉得外公外婆对她不错,她的宝宝又是外婆唯一的重孙,建议把自己和宝宝的名字也刻在墓碑上,引起了女婿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跟他姓的娃凭什么刻在外姓人的墓碑上?看起来是个小事,可是实质上是个认知的问题。当我把这个事情给儿子分享的时候,儿子一句“怎么都行”,根本不在乎这些小细节。

在外面见过世面的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吃饭,一旦到我们本地小地方,裙带关系、潜规则,会再次把孩子们逼出去。一个老同事的儿子在重庆读的大学,夫妻两个觉得外面生存压力大,建议儿子回到本地电信系统工作,并给儿子在相对高档的小区买了房。工作两年之后,儿子受不了压抑的工作环境,选择了逃离,受同学的内推,义无反顾地去了重庆工作。

担心孩子的将来,是负责任的父母心里一道过不去的坎,但是我们也要相信长大的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已经站在了成人的行列里。虽然我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毕竟有跨不过去的代沟,无论怎样努力,有些沟沟坎坎注定是跨不过去的。与其对着跨不过去的沟沟坎坎叹息,倒不如回过头来经营自己的日子——把自己的小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即便孩子们遇到困难,我们也有底气给孩子托底,最不济也有能力拉孩子一把!

……

写完这些文字,方诺老师长长叹了一口气,于其是说给宋军妈妈的,不如说是写给自己的!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忧杂货铺(三十八)不解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r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