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立意

作者: C君诺 | 来源:发表于2021-01-28 09:14 被阅读0次

前人论诗,多把立意放在第一位。但诗读得多了,就能够发现诗的主题除歌颂之外,基本上不出感时伤遇叹老嗟贫出游宴乐亲情友情等等有限的一些方面,自古及今,概莫能外。立意有格高格卑之分,格高者家国情怀人间大爱,等而下之者乐道安命省己躬行,其最下者心浮气躁慕势羡富。从立意上,能看出诗人境界的高低,但很难区分诗的好坏。

品味与评价一首诗词作品,往往首先看其诗意如何,这里所说的诗意,指的是诗词的意境。创作一首诗词,则应把立意放在首位。

“立意”和“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立意是创造意境的前提,意境是立意造就的结果;立意从于主观,意境呈于客观。但这两个概念都较为抽象,三言两语难以说清道明。然而,学习研究诗词的立意,必须先搞清这两个概念并了解相关知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综合诸家的论述,将有关诗词立意的知识介绍于下,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立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立意,又称命意。诗词的立意,是指诗人在构思过程中,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题材,确立作品要表达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谛。

台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诗学概要》中说:“命意即先于心中酝酿出所欲表达之诗意,如作画必始于构图,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诸笔墨。”

诗词作品,贵在立意。〔北宋〕刘贡甫在其《中山诗话》中说:“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苏东坡说:“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

〔清〕阮葵生在其《茶余客话》中说:意之于诗,如帅之将兵,“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云烟泉石、金玉锦绣、花木禽鱼,皆散卒也。以意遣之,则无不灵。”

总而言之,创作一首诗词,首要的还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而是必须先确定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作的主题思想是否正确;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作的思想性与感染力。

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往往给人以开阔、豁达、大气,且激情澎湃、产生共鸣、百读不厌之感,其主要引发人们共鸣的关键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传世警句,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诗人面对当时世风不济、贤能受贬或国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说说不出的、饱含激情和正气的感叹,立意准且高。历朝历代也有很多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颂德或释放不满的诗作,而流传下来的却甚少,其关键原因则是立意不准、不高、不深。

然而要做到诗词的立意深远并非易事。要善于观察、想象、揣摩、提炼、升华,善于扑捉稍纵即逝的时空等等,这些都与作者自身的修养有关。其中,学习立意的有关知识,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技巧有很多,以后将作分述。

相关文章

  • 诗之立意

    前人论诗,多把立意放在第一位。但诗读得多了,就能够发现诗的主题除歌颂之外,基本上不出感时伤遇叹老嗟贫出游宴乐亲情友...

  • 谈写诗填词(九)

    诗可学民歌而要高于民歌 纵览诗词发展史,学民歌者常有之事也,然非简单而效之,用词、立意需高于民歌方可。《诗经》之“...

  • 诗词立意之五宜五忌

    结合中国传统诗词对立意的基本要求,今人写诗立意要注意“五宜五忌”: 1、宜一诗一意,忌意杂失宗一诗止于一事,一篇载...

  • 《庄子》之破题立意

    诸子百家中,多数著作都懒得命名,比如《论语》篇幅,多无题,直接从篇首取题。 然《庄子》不同,道家著作,向来精微简朴...

  • 立意角度之突围

    2019年营口市的中考作文题一个是命题作文,一个是材料作文,此前我并未过多关注,今日翻开,发现两篇文章皆有难度,笔...

  • 诗与不诗——南溪

    诗与不诗——南溪 多种形体,姿态,造就了您, 您不是唯一。 散文诗形散, 自由诗飞翔, 格律诗排局工整, 中心立意...

  • 诗词|学习笔记之八

    绝句的立意 欲写诗文,必先命意。 “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苏东坡 “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

  • 五绝·立冬

    立意在高新,平安仄韵真。 冬诗存一首,春帝内千臣。

  • 五绝·立春

    立意有新气,开言无怪辞。 春来煎素卷,味美咏成诗。

  • 作文基础训练课:发现与出新

    大考作文立意出新之根:发现 出新,是大考作文拿高分的最高也是最难的要求.立意怎么出新?已给出一个便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之立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vo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