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506592/3d20b7d549d620d9.jpg)
人有没有真正自由?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
灵魂真的存在吗?
死亡真的就意味着结束吗?
人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学习哲学可以让我获得什么?
众观历史上的大人物,也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哲学。到底是哲学使人拥有智慧?还是智者选择哲学?
乔布斯就曾经公开的说:“我愿意用一生成就,换取与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
哲学这东西到底是的空谈,还是可以指导人生的终极理论?
从今天开始老阅就和大家聊一聊学哲到底有什么用。
也许你听说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尼采,黑格尔这些人。
可是他们都说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你可能并不了解。甚至在苏格拉底之前还有很多的哲学家这件事你可能也并不知道。
在苏格拉底之前哲大体分为两派,自然哲学和辨士学派。
自然哲学这一派,他们研究的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是从哪里来的,有的说万物的起源是水、有的说万物的起源是火、还有人说万物的起源是数字、等等……。大家吵来吵去也很难取得共识,应为这些说法的理由都不够充分。
辩士学派则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天下没有普遍意义上的共同的规则。他们到处旅行,看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法律,不同的信仰。他们教人辩论,如何修辞,如何取得利益。
没过多久辨士学派也无法自圆其说了。如果所有的价值都是相对的话,那就说明价值本身就是无意义的,那做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使得辨士学派陷入一种怀疑论的思维。
正当哲学陷入困境的时候苏格拉底出现了,他为哲学再次点燃了希望。他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他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你可以在城外观察天象,研究自然界,你再怎么样都不能忽略人有他实际的生命,有他必须寻找的规则来安排他的生活。"
而第二句话,他说:"没有经过反省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着"。
苏格拉底一下子解决了两个学派的问题,他提出哲学要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苏格拉底为西方哲学画出了分界线,他让哲学有了人的温度。在这之前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听父母的安排,遵守社会上的规定,和老祖宗的信仰。可他们却从不去思考为什要这样做。他们从不去过反省,这样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苏格拉底短短的两句话,就道清了整个时代的困境,然后为人们指引出一条新的道路。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一段文字,更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思想是他的学生柏拉图用《对话录》形式传承了下来。同样柏拉图也教出一位杰出的学生,叫做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不到传承了西方的哲学思想,而且为后人留下了《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哲学著作,他被当时的人称为最有学问的人。
到了中世纪,哲学被宗教所取代进入了黑暗时期,这1300多年的时间里哲学很难在在有新的创建。
在这个时期首先出现的是教父学派,教父就是宗教领袖,一些主教和神父,他们有学问,他们学习了古希腊哲学后,再把它跟宗教相结合。为的就是要证明古希腊哲学虽然了不起,但他们最后没有找到出路。然后用宗教就告诉你,一切的答案就是上帝。
而后期的经院哲学,的著作非常巨大,内容无所不包,构建出整个的神学体系,在另一个方面他们是为了利用哲学的名义为宗教辩护。
很多人说那是黑暗时代,可是如果没有这个宗教体系的话,况恐怕情况会更糟。宗教信仰在当时安顿了民众的心灵,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有它们做基础,才会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现代化的发展。
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宗教解决了一般百姓心中对于痛苦、罪恶、死亡的疑虑。
宗教一方面传承了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同时它对于近代西方哲学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哲学的概念,像本质、存在、性质、等等。后来许多学者探讨问题的方法也是受到经院学派的影响。
所以中世纪哲学它的创见不多,但是它对于我们整个西方哲学来说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一下,西方哲学至苏格拉底开始行成了完整的结构,哲学家必须同时探讨宇宙、价值和人生。
到了中世纪哲学被宗教所胁迫,变成了教会的工具,但是中世纪也并不是一无可取。一方面是教父和神父需要利用哲学来为上帝辩护,所以他们需要去学习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宗教在某些方面是保证了哲学的传承。
另一方面宗教解决了人们对疾病、死亡的恐惧,保证了当时社会的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