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每个人的出口

作者: 东坡历险记 | 来源:发表于2023-12-18 19:0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理事会2024元旦征文活动。

间或有一丝风。梧桐树张开小伞一般的叶片,密密地撑出浓荫,似乎想抚慰这奥热的季节。

“我辛苦供你上大学,就是为了让你毕业蹲家里当宅男吗?……”

梧桐街道边,一座楼房底层单元屋子里,传来阵阵咆哮。

此时的老刘双眉紧缩,本就长满褶子的脸上,川字纹拧成了一坨,感觉立马就要爆炸了。刘三石抬头看了看父亲扭曲纠结的面容,只能沉默着,因为他的双手不停点按着手机屏幕,正进行着“王者排位赛”,己方战队正是集中火力攻打高地之时,眼看就要拿下,可以进攻对方“水晶”了……不能停啊!

老父终于忍无可忍,一把夺下了三石的手机……

座位上的三石抬头,正看到父亲身上的T恤,那是一件自己扔掉不要的,胸口位置印着两个字“活着”,突然间,话到嘴边的刘三石却怎么也张不了口。

如果是初中时期,父子俩可能会干上一架。算了!三石想,初中那会儿,父亲脸上还没有这么多褶子……谁叫自己确实没找到工作呢?

这是前几天的一幕,可能是父亲忍了他很久之后的一次爆发,现在想来都还让人感觉心有余悸。刘三石倒不是像小时候那样怕父亲,而是不想面对父子俩这种剧烈的冲突。

谁说自己没有找工作啊,刘三石着实委屈。他一毕业就进了家公司,但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工作了几个月,只拿到了一个月的工资,他觉得没有盼头,干脆辞职另寻机会。但机会哪是说有就有的?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不就闲下来了?这不,待在家里,上上网,打打游戏,投投简历,等待新机会!

开始父亲还没什么,日子久了终究发火了。

老刘做得一手好馒头,几十年了,人送名号“刘馒头”。他每天起个绝早,把馒头蒸得热气腾腾的,推着车出去叫卖,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因为老顾客多,推几条街道就卖完了,不需要蹲点,就不担心城管来撵,生活还算稳定。做着这个小生意,三石的父亲也逐渐从一个小伙变成了一个老头。

刘三石上学时是看不上父亲这行当的,觉得很low。也难怪,学生时代谁不憧憬着美好未来?谁对人生没有更大的展望呢?机会是永无止境的,一定在某个地方等待着自己!三石也有着这样的心思,自然就看不上父亲的小生意了,直到疫情期间他才改变了一些看法……


此时的三石看看时间,父亲应该快卖完馒头,回家来了。

“趁现在出去逛逛,免得一会儿又要挨骂”,刘三石想着,就立马向门外走去,却被刚进门的妈妈拦住了。

“幺儿,走哪去?你看我买的啥?今天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看到妈妈抱着一个竹筒一样的东西,也不知干啥用。见她脸上春风洋溢,让刘三石的心情也跟着轻缓了下来,生活总还是好的!

她曾经是个清洁工,今年已经退休,现在不用上班了,每个月还有两千多的退休金,很是满足。

老妈现在就喜欢研究做饭做菜,成天乐呵呵的。

“我去买点椰蓉,准备晚上烤点面包”,三石回道。

“早点回来!”

“晓得了!”

原来,这段时间刘三石一直在闲暇时间研究做面包。工作没着落,自己喜欢的那口不能没着落!

可能是遗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父亲做馒头,刘三石却有着喜欢烤面包的爱好,以前趁假期还去上过专业培训班。三石和父亲有种一脉相承但又互不待见的味道。

对做面包,他早已驾轻就熟,只是一直觉得没有做出自己想要的那种,基底面包的味道始终达不到理想。为了吃到最想要的那种,刘三石隔三岔五就要更新一下配方。

回到家的时候,妈妈已经把饭做好了,三菜一汤,比平时多了一个菜。父亲坐在桌边,准备开饭,看脸色也不像要教训人的样子。

“幺儿回来了,正好,洗手吃饭!”

刘三石洗了手,坐下来,大家就开动了。

妈妈从桌上的竹筒里舀了一碗饭递给三石。原来她抱回来的东西是一个竹制的蒸笼,就是一筒原生的楠竹做成。

“闻闻,香不香?”

三石把饭凑近鼻尖一闻,一种特有的竹木清香从饭里飘出来,立马有一种胃口大开的感觉。“真香啊!”三石赞叹着。

妈妈脸上笑开了花。“我在网上直播间买的,还真没被骗,果然是楠竹做的。”

原质的竹筒饭,确实不一样,饭香、菜香,一家人吃得很是开怀。

“你也是大人了,喝点怎么样?”父亲难得地主动叫三石喝酒,看来今天心情是真的好。

父子俩悠悠地一口又一口,不觉红霞飞到了脸上……

不觉间,父子俩又各执己见地争执起来。

“我就喜欢吃面包,不喜欢吃馒头,怎么了?”刘三石接着父亲的话茬,梗着脖子向父亲吐槽道。

“那玩意儿哪有馒头自然、好吃?”

“我就喜欢,就喜欢,怎么了?”趁着酒劲儿,刘三石似乎回到了小时候,有点赖皮地怼着父亲……

“不过,爸……”三石打了一个嗝,继续说道:“我还是佩服你,新冠疫情封锁那会儿,那么多人追着要吃你做的馒头,生意竟然没被耽误。”

“那是!”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菊花,被肯定的感觉真好呀,特别是被儿子肯定。

原来疫情期间,小区封控,买菜团接到很多要吃“刘馒头”的订单,说是吃不上病都不容易好,硬是让志愿者给老刘供应送来他要的那种品牌面粉,让做出馒头,满足周边各小区的订单。吃到“刘馒头”的人对志愿者说,能吃上“刘馒头”,这生活还是正常的。越是封控,越是想吃“刘馒头”。

为此,老刘头疫情期间一点没闲着,马不停蹄地做馒头,还供应不过来。刘三石当时遇上周末回家,被封控在家里,正好和妈妈一起帮忙。他第一次见到了父亲这个生意的好处。

“这生意全靠老顾客照顾吧?”三石问。

“不是照顾,是喜欢!”老刘说,“只要吃过一次这个味儿的人,哪怕好久没吃,某时候想起,就又要吃了,顾客就是这样越来越多的。”

“大家不都喜欢新口味的东西吗?馒头早过时了!”

“这你就不懂了,自然的食品永远有非自然食品比不了的好处,自然食品吃了长精神!消化负担也没那么大,有了比较的人自然懂。我这个馒头没有任何添加剂,全是老手艺。”

“没添加剂怎么还能做成那么蓬松好吃?”

“那全靠发酵,小子,我这个“老酵子”可是师傅传下来的,少说代代相传,也有上百年了。”

“除了发酵,还有手工揉面,还有火候,这里面学问多着呢……”

“吃过的人,他的鼻子会说话,舌头会说话,会告诉他这个味道独一无二,绝香……”

父亲还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着,刘三石却听不到他下面讲的什么了,因为他的脑子已经在飞速地旋转。

“发酵,发酵技术……”刘三石脑袋“轰”地一下,似乎顿悟了什么,是的,可能就是“发酵”,连日来的疑问似乎找到了答案。

“爸爸,你的酵子能给我用一点吗?”刘三石跳了起来,激动道。

“这娃,怎么突然兴奋起来了!”

看着爸妈脸上的疑问,三石却无心解答,迫不及待地奔向厨房。

“别糟蹋!”父亲跟过来,一把抓住刘三石伸出去的手。

“等明儿我发面的时候给你留一坨。”父亲说。

这个晚上,刘三石兴奋到没有睡着,总觉得可以做很多事,很多试验!只是接近黎明他才迷糊了一会儿。起身的时候,已快接近中午。

“三石,你要的酵子,你爸给你留在那边的!”正细细洗刷着竹筒的母亲指指桌上。

刘三石揭开纱罩一看,果然有好大一坨放在碗里,表面上裹了一层生面粉。老“酵子”用水化开,加在新面粉里一起和匀发酵。新发好的面揪一坨保留下来,下次发面又同样的方法使用,就是留“酵子”了,父亲的“酵子”是在他师傅那里揪下来的,“酵子”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了。

说做就做,刘三石其实是个急性子。这次面包发面,刘三石就不再用任何添加剂,只是加进了父亲的“酵子”一起发。而其他必要的工序,刘三石已经驾轻就熟了。

现在天气温度高,虽是自然发酵,但基本下午的时候面就发好了。刘三石自然是兴奋地开始烤制。

这次的面包还没出炉,香味就飘出来了,嗅觉先得到了满足,唾液已经分泌,接下来就看口感了。

怀着期待,打开烤箱,刘三石却傻眼了!只见一个个面包没有膨胀多少,还不如父亲的馒头蓬松。虽说味道闻着还行,但显然做失败了!

回到家的父亲看到做出的面包和三石的样子,便知道怎么回事了。

“用了你的老‘酵子’,香味理想了,但是没用蓬松剂,不如以前那样蓬松了!难道做面包就不能不添加?”三石陷入思考,第一次和父亲讨论起了专业问题。

“不会,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你说外国人最早做面包的时候也没有膨松剂,他们怎么做成功的?”父亲提示道。

“对呀,从最原始的道理开始思考,这是第一性原理呀!”三石想。

“并且你这个看起来像是发酵时间不够,也许是气温影响的!”父亲进一步说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三石就和面包较上劲儿了,也和父亲一起讨论各环节改进。蛋液、奶液的打泡,糖的增减,黄油的用量,发面的火候、烤制的时间……这其实比不上微积分的难度,只是需要耐心,去一遍遍实践。


这天,新面包即将出炉,那种自然发酵特有的香味漫溢出来,多远都能闻到。三石忐忑地打开烤箱,看着形状膨膨的,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任何事情总有其规律,不可能把握不了”,三石不无满意地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吃着新烤出的面包,感觉比起以前加了膨松剂那种不自然的死板口感,这完全是会呼吸的质地啊,绵软而又弹性,香甜可口。

“我要吃的就是这种面包!”

刘三石抑制不住喜悦,一连吃了两个,真是太好吃了!

明天有个面试,自己也好久没挨父亲说道了,三石觉得一切正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正高兴着,忽然看见窗口上探进来一个小孩脑袋,“我要买面包!”

“这里没卖面包,我是做来自己吃的”,刘三石耐心地解释着,小孩一脸失望地消失在窗口。三石顿了一下,抓了两个面包,来到窗下,送到男孩手里,“送你两个吃吧!”

“妈妈说不能要别人的东西!”男孩艰难地拒绝着。

没事,我自己烤的,就是送点给邻居也没关系的。

男孩凑近闻了闻,还是没忍住,接过去咬了一口,咀嚼着,露出了一种馋虫得到满足的愉悦感。

刘三石没有再理小男孩,他转回来准备继续再品尝品尝。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就有个大姐来敲门。一问,说是男孩的妈妈。

“我家小林早上不吃馒头包子,就爱吃面包。刚才吃了你的面包,说明天早上还想吃,你就卖一点给我吧!”

“这个……我这种面包没用添加剂,不容易做出来,一次做不了多少,真要买的话,可能……可能比一般的面包……贵一点……”

三石挠着头,有点不好意思,这没有心理准备呀……

“没事,你就开个价吧”

三石在脑袋里飞快地计算了下成本,说了一个价格。心想这位大姐可能会知难而退吧!

“可以呀,你这面包我都要了。”

看到这次没烤多少所剩无几的几个面包,面对着大姐殷切期待的表情,只能忍痛割爱了。

接下来的几个下午,每次刘三石面包即将出炉的时候,大姐就会带着邻居过来等着买,人逐渐多起来,三石只得一天比一天做得多一点,那个小烤箱已经支不住了,只得向父亲借了一些钱,买了更大的烤箱。

错过了上次的面试,还没等刘三石愣过神来,他的面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邻居知道,越来越不够卖了。可能是那个香味太诱人了,要出炉的时候,烘焙面包的香味就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这事害得刘三石已经没有打游戏的时间了,但是他倒也乐在其中。


三石家窗口下是一个高出街道的平台,是街边这些老建筑附带的,每家人都把这个平台利用起来,做成一间小房子。抓违章建筑的时候,这些小房子被全部拆除。多几次之后,大家便懒得弄了。

买面包的人多了,三石就将这个平台放上一些椅子,供等候的人坐一坐。后来干脆去买来两把大伞,遮阳挡雨,这个不算违章建筑了。

时间久了,过往的人有时也会在这里歇歇脚。三石就用竹子围了半人高的栅栏,使这个平台有了一些休闲的味道。几个月过去,围栏边栽了些藤蔓植物,爬上了竹栅,竟也开了些小花。围栏内三石母亲又栽种了一些花草,虽然略显繁杂,但却另有一种生动光景。三石顺便在竹栏上挂了一块自己写的牌子——“三石烘焙”。

几个月下来,三石卖面包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了父亲卖馒头的月收入,买烤箱借的钱也还上了。父亲暂时不再提让三石找工作的事,三石更是忘了。

买面包的人早已不限于邻居,而是增添了很多生面孔。三石烦恼的是怎么增加生产量?家里已经新增了多台大烤箱,但是自然发酵限制了产能,而品质不能改变,三石只得挂出排队须知,每天售完即止。

“自己的面包受到欢迎,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吃多了各种添加剂食品,又追求返璞归真了吧!就像父亲的馒头一样,吃过的人有了比较,知道味道还是不一样的!”

“市面上的东西标着低糖零脂,就敢说是健康食品,殊不知里面各种添加剂、防腐剂、各种代糖,是比自然提炼糖和脂肪更损害健康的,却被人们忽视了。”

三石想着这些,同时在心里萌发了一个小小的理想,那就是做大原生态食品事业。

他又摇摇头,这些念头此时看来还是妄想,现在这个生意还不知道能走多远,路还长着呢。

这时,“三石烘焙”牌子下的座椅上,一个红衣小姐姐坐了下来,刷着手机,等着三石的面包出炉。她常来买面包,是这里的常客了。

三石很感谢她。因为他知道,正是因为这个小姐姐写的点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给三石带来了很多新顾客。

三石也是通过自己朋友得知这些事的,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三石烘焙”在某书上火了。依朋友提供的博主名字,他进去看到了这位小姐姐的照片,她经常探店探美食,并点评和留影发表在某书上。

红衣女孩正刷着手机,不经意间眼前桌面上出现了一杯咖啡,Crema上浮现着一朵玫瑰形状的花纹,好别致。咖啡边还有一个盘子,盛着一块点缀着椰蓉和果仁的星形面包。这些都是三石为她特别制作的。

“好香呀!”红衣赞叹,那种来自内心的真诚表达让三石很是受用,情不自禁地笑了。

“送你的,不用给钱!”

“这么好?”

“我,我还没感谢你呢,感谢你的宣传……”

“那个呀……”小姐姐抿了一口咖啡,反而不好意思。

“那个没什么,我写了很多店,也没见他们感谢呀……”

“他们我不管,我是感谢你的……”三石挠着脑袋道。

“哈哈哈,好吧,也谢谢你,你的咖啡好喝!”

“也是我自己摸索着做的,就是想让你尝尝看点评点评!”

等着今天的新面包出炉,两人讨论着原生态食品的话题,竟然很是投机。

“我准备以后做一个原生态面包烘焙连锁品牌,就是现在看起来不大现实”,三石难得遇到投缘的,情不自禁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很好呀,谁说不现实,你现在不就是走出了第一步?”红衣小姐姐不无鼓励之意地说。

对呀,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任何远大的理想都得从脚下的第一步走起,三石觉得是这个理!心里好像有块地方给打开了,感觉特别舒畅。


晚上,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父亲故作埋怨地打趣着三石,“早知道你要做面包,还不如直接送你去找个师傅跟着学,还花那么多钱读大学干嘛?岂不是更省心?”

“爸,这还是不一样的,眼界,思维方式,那可都是不同的,你就瞧着吧!”

“嗯嗯嗯,是是是……”

一家人碰着杯,其乐融融!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口!”回想起找不到工作的那段日子,三石心下蹦出了这样一句话。

“行业不断更新的时代,也许我们很多人跟不上了,但传统行业里,其实也孕育着新场景新模式,就看怎么去发掘和再创造。”三石心里同时想到的,还有在网上看到的这样一句话。

2023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年三石收获的是什么呢?诸位,只有三石自己才是最清楚呀,是吧?

相关文章

  • Outlet

    这个词主要讲的是出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出口,包括安全出口,也包括我们每个人走路的出口或者是货物的出口,...

  • 坦诚面对,你也可以《妙笔生花》

    每个人的情感都需要一个出口, 不论是快乐还是悲伤, 只是每个人选择出口的方式不同而已, 有的歌唱,有的绘画,有的写...

  • 这世界不会只有我是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没有办法说出口的痛

  •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出口

    任教一年多后,竟对教师职业,千般不满,万般讨厌。我总认为自己,并非怕苦怕累之人,只是面对调皮的学生,总是心有余而力...

  • 未来得及说出口的收获

    文/刘嘉琪 工作室揭牌仪式,张老师告诉我们准备小组汇报和个人成长组合在一起。 而...

  • Preface

    出口 OUTLET 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口吃。嘴是人表达的出口,我们可以通过嘴来歌唱,说话,嚎叫,哭喊……用各种方...

  • 我的简书第一天

    每个人都在发声,我们必须为艰难的生活,寻找一个出口

  • 只有你看见,存在才有意义

    我想需要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一个出口,这个出口也许来自社交,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微信支付大会收获了很多...

  • 每个人的付出必有收获

    仪态大师班历经21天以后, 拉上序幕。 在这一段时间真正学到了, 学,练,评,赛。 1.学 每个动作和视频都要历...

  • 每个人都有说不出口的苦衷!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以及说不出口的苦衷,如果能和别人说一二,那会不会心情会好些呢?但是,世界上哪有那些所谓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收获 ▏每个人的出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i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