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下班后的一个小息,开始刷朋友圈,找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点进去,开始阅读。看完这一篇,再看下一篇.....
然后,你学了很多知识点,晚上安然入眠。
到了第二天继续忙工作,有那么一瞬间:妈的,我昨天学了啥?
这种情况确实并不少见,我们很多人以为看了一些文章,收集了一些干货就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实际上用来解决问题时却一点也用不起来。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没有把学的概念组块化,构建思维模型。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看干货文时学的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这篇文章教你阅读书籍的3个技巧,那篇文章教你自律的5个好习惯等等。
而我们在碎片化时间所学的这些知识点,并不能组建一个完整的组块,你也可以理解为是思维模型。
请你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每天接触大量的干货文章,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点,最后能用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几个?或者,即便是它帮助你解决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把它做个迁移怎么办?
比如我们学习了阅读书籍的3个技巧,你是只用这3个技巧用来阅读看书,还是把它加工迁移用来提取信息,理解别人的表达重点等等方面呢?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
构建思维模型,普世的解决问题
著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说过,掌握好10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大多数问题了。
要做好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思维模型到底是什么?
它是将一些概念用特定方式组合,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解决具体的一个场景问题。
大哥比方来说,你的手机上装了很多的APP,这些APP是一个个帮助你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工具。就拿微信来说,你可以用它来聊天,在朋友圈和朋友交流互动,在公众号看一些文章。针对不同的场景,解决不同的问题做的一个整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