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观点:最近有一篇热文,《罗振宇的骗局》,我有如下疑问:
1.标题这么吓人,作者是谁啊?什么来头?从事与罗振宇相同的行业吗?
2.罗振宇骗了谁?是《罗辑思维》和“得到”上的消费者,还是他自己的那个团队、以及笃信他之前“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等系列论断的一拨人?或者商业诈骗、涉嫌把投资人的钱卷了、打水漂了?
3.作者凭什么说人家罗振宇设了个骗局呢?
4.假设真的有罗振宇的骗局,我是受害者吗?会对业界有多大冲击?
5.关于这个问题,市面上的大咖们,尤其是同样在知识付费风口浪尖的人,又是怎样的回应呢?会不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影响?
6.甚至,说不定本文本身就是罗振宇的“托儿”替他炒作?掀起新的激辩热潮?
7.要不还是听听罗振宇自己怎么说?
8.这个观点跟赵周帮主曾指出的四类“伪学习”的适用边界一致吗?
9.要不我先拜读一下该文,结合前面的疑问试试给出自己的看法?
(1)刘刚和“小鹿快跑”等个案,无论花费、取舍、自身吸收水平似乎还不能涵盖作者所说的消费群体。自己“焦虑乱投医”愣说“药不对症”,感慨“彼之蜜糖,乃吾之砒霜。”有些牵强。
(2)爱因斯坦和司机的幽默是真人真事吗?这虽然说出了知识和概念的区别,不过摆明了讲巨人也有忽悠人的时候嘛。
(3)作者只点了罗振宇的名,却把但凡开微课、做专栏收费的人(还有“万恶”的魔盒——微信)全给骂了。
(4)说“二道贩子”不是知识的源头,而是“勾兑的鸡汤”,就失真、不系统似乎支撑性理由不够。我看哪怕是科学的发展史都是这样前赴后继、加工再加工的吧?可能个别或一部分洞见不够,却不能一棍子打死。况且有些希望涉猎广泛的人就是纯粹要个“书童”,运用作者所说的“兵法大谋”做好自己思考、发生前的一切准备,闭目养神一会儿呢?
(5)这个比方有点不伦不类:
按照病情,病人分为三种:轻度病人、中度病人和重度病人。
这三种病人,分别对应职场三个阶段:
执行阶段、管理阶段和方向阶段。
(6)没错,“未经你自己思考的并非你的知识”;难道我们不能从罗振宇们呈现的“知识产品”反观他们的再生产(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用以参照效仿,水平高于自个儿则借鉴之,学习之,低劣则弃之?难不成一个人的思考还要他人代劳?你自己不动脑筋、硬嚼不烂还怪管家饭做得太硬?
正如作者自夸的一个好“习惯”:……分析他的思维方式,而了解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听他自己怎么讲……
(7)日常生活用品方方面面都有对某些人来说过时无用的产品,可欠发达地区需要啊,市场的丰富多彩需要啊。你偏去一股脑买一大堆一时半会用不上的干啥?——你有空打趣下“马云爸爸”们啊。
(8)看到文末才见作者抛出“真知灼见”:“真正的学习要目标明确、问题驱动”云云,还大谈特谈爱因斯坦、孙子、毛泽东、林彪及战争,说什么“至于深度思考就每个人自己给出答案好了”。
(9)我建议行文再大大精炼,然后干脆掐头去尾写真正学习那两小节,然后再补充一下作者你自己的“深度思考”好咯。
附:《罗振宇的骗局》原文链接http://3g.163.com/all/article/D1J81NPJ0025814T.html
还有一篇对“学习知识是为了获得那种身心愉悦的满足感”很有研究的名人Scalers的点评文《挂羊头卖狗肉——知识付费的原罪与困局》
http://www.jianshu.com/p/952d9a7c0efc?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from=groupmess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