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知道为什么办马拉松和跑马拉松这么受城市以及人们的追捧了……“
——”跑步在我这里几乎代表了运动这个词能让我想到的所有美好……“
——”我对跑步的想象:融入自然,随心而动,节奏之控,无拘无束,遇事则调,兴尽则归……“
——”如果时间有限,我常常就会纠结to run or to read,要是还能有时间写点什么,那真是快哉快哉!“
我所参加和认识的马拉松
4月16日参加了北京国际长跑节,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下半马,因为是抽签进行,而且报名时一无线下经验,二无超过15公里的记录,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聊起带来的机缘巧合,成行恐属枉然。如果没有报名成功的督促,自己也很难有动力和信心去挑战“跑半马”这个心理障碍,每以家中或者工作上的琐事为由而轻易放弃,所以,能够参赛本身就觉得很幸运。尤其是在北京参加比赛,少去路途奔波,首个线下跑,开局很顺利。
赛前因为担心是否能够完赛,所以只敢在小范围内谈起,所幸得到几位朋友的指点,感谢大家事无巨细的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心理调适、装备选择、能量补给以及参赛细节等等。
16日,多云,风力弱,空气质量良,赛道宽阔平稳,柳絮少数路途才有,太适合第一次拿来练手了。从天安门往东经建国门绕二环路至安定门,然后奔北一路来到奥体,在园子里绕了几圈终于穿过终点大门。第一次参加线下,一双眼睛看见什么都会好奇,一路看着,跟赛前一周恶补的相关名词一一对应,”计时毯“、”补给站“、”兔子“、”助跑员“、”医师跑者“(请大家原谅我的”土“)。而如果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想说是“人群”:从始至终,只记得往前看——望不到头,往后面看——望不到尾,起跑时——全是人,完赛后——也全是人。有独行的又成群的,有会Hi的,也有默默的。在中间我感到很自在,觉得自己像个隐形人,既是参赛者,也是旁观者。
——说到这里,我似乎知道为什么办马拉松和跑马拉松这么受城市以及人们的追捧了,因为因为参赛众多,而且性格各异,所以几乎可以包容一切,可以为了强健体魄、也可以为了挑战自我,可以把这里当初赛场、也可以当成秀场,可以展示文化、也可以学习交流,可以张扬个性、也可以服务团队。而且这个“度”又很好,就举办地而言,可以做文章就很多,文化、风景、餐饮等等一锅烩了,还润物细无声,不专业不深谈了。就个人而言,能在这里向自己的速度、距离等发起自己的“第一个”,还能认识很多的朋友,同时呢,知道大咖不少,同水平的人也很多,在体会向自己极限冲击取得胜利后的成就感背后,还能保持谦虚不忘形。
偶尔听到人群骚动,往右手一望,通常是摄影师,大部分时候我还能轻松微笑。遇到人员整齐排队,一定是厕所,而如果是大面积人群流动,八成就是补给站了。按照之前的计划,提前一小时用餐完毕,提前不到半小时到现场,上完厕所后拍拍照,热身出发。10公里处吃了一点胶和丸(第一次买第一次吃)清水吞服。老实说,这个时候我感到非常轻松,心跳也几乎没有什么大起伏,说话没有喘气和停顿,不过还是对揣在兜里的东东挺好奇。15公里三小口功能饮料,两口清水;17.5公里一块降温海绵,直到终点。全程几乎匀速完赛,顺利的不可思议!对自己非常满意。
至于建筑特色、风土人情、京剧古琴,我关注的不多。
总还是想设置总结陈词呢这部分,不知道是不是招人反感,不过像是写作文留下的后遗症,不来个“三点意见”,总显得意义不够重大。尽量短一点吧:一是要相信自己,原本想着能完赛就不错了,没想到,速度还有所提高;二要听从意见,可以来自个人,可以来自官方,购置必要物品、安排训练饮食,细读指南阅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是适当辅助,第一次十公里后换了跑鞋,赛前第一次二十公里后买了压缩裤,尝试补给,这些确实都让跑步变得轻松多了。
赛后呢,得知2.1万人参赛,95.6%的完赛率!等来成绩单以及照片,于是美滋滋的在朋友圈里晒了一菜,引来更多朋友的讨论,正好呢,可以梳理一下自己对跑步的认识。
我所认识和喜欢的跑步
对我而言,跑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是个很享受的过程,容易坚持容易成行,不易受季节、场地甚至天气的影响,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与装备,有心即成行,轻盈而又飘逸,在我这里几乎代表了运动这个词能让我想到的所有美好。
我所坚持的跑步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太追求成绩与速度,只要完成一定的距离或者时间即可。究之原因,呃~~好吧。必须承认,确实有年龄的因素,爆发力弱了,但主要还是因为,于我,跑步实乃乐趣也。不求延长寿命,不求增强体质,不求减肥收脂,我真的就是喜欢跑啊,就像喜欢阅读的人一样,手不释卷的目的不是为了可以拿下“书香什么”或者"阅读什么"。如果说,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那么,如果时间有限,我常常就会纠结to run or to read,要是还能有时间写点什么,那真是快哉快哉!
跑步,有室内有户外,可独行可抱团,我最大的跑步爱好是:自己在外面撒丫子奔走。室内有室内的好处,可独独偏离了我对跑步的想象:融入自然,随心而动,节奏之控,无拘无束,遇事则调,兴尽则归。
谈到这一点,也就回答了,为什么我更多的爱享受独行的乐趣,主要是怕影响团队的节奏以及纪律,也怕人多的束缚。当然了,通过这次参加线下,有朋友指点的感动以及现场气氛的感染,我认识到也要适当参与交流,纠正偏颇的认识,听从正确的建议,遵从合适的方式,尤其是自己的跑步,最大的恶习是不喜欢跑前热身以及跑后拉伸,虽然目前无论跑多远,膝盖都没有疼过,终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手机上看看那么多的完赛者,终抵不过现场看看浩浩汤汤的人群,才明白小伙伴们是真多啊。虽然跑步是兴趣,出行出于兴致,但是装备与补给也要准备点,固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也带来一些突破,坚持时能雪中送炭,冲击时能锦上添花,还能减轻跑后的酸痛,增加跑步的轻松与愉悦。
以上是随性而论,如果总结一下就是,线上呢,自由、时间灵活、避免路途奔波;线下呢,有补给、有气氛、无障碍、有助于突破,无论是距离上还是时间上的。
尾声
今日得知,这次的北京半马赛后的统计问卷里,参加的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0%,于是官方总结时引用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说现在大学生不值得骄傲也不是高知的代言词,读和行的话从小写作文被引用太多而审美疲劳,但是在能在“读书”与"跑步"间来回切换的意境,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