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荐一辑很「哥特」的。
《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来,咱们彼此坦白。你挑这本书拿起来翻就是因为装帧。
生猛,嗯没错。小孩自己读,家长别知道。有不少所谓少儿不宜的部分,但是好看,真·开发想象力。搜罗了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
其实说来《格林童话》的最初版本也是很“毁三观”的。
民间传说是非常精道的一种文体。口口相传筛过的,一定是“最坚硬的内核”。并且还带着来源不明的讲述者的痕迹,更像一场不见首尾的游戏。
豆瓣用户 南瓜 的一则短评:
1、因纽特人的故事都是重口味,各种生殖器XXX;
2、日本的比较小清新;
3、中国的最奇情,最有故事性;
4、非洲的最单调,一个情节几个故事反复用;
5、英国的各种风格都有;
6、美国的最喜欢调侃丈夫戴绿帽子;
7、欧洲大陆里,就挪威人的故事还比较有趣,其他的都太幼稚了。
想起早年读过一则新闻,美国十一岁的男孩是美食首席品鉴师,父亲带大的,老爸什么都敢喂,奶粉没怎么吃,超辣的墨西哥鸡肉卷都让他尝……味觉得到了极大的开发。
这类体验……大概类似于鲁迅看山海经……
《焚舟纪》
[英]安吉拉·卡特
安吉拉·卡特到底是谁呢。一个没有被参赛者听说过的布克奖评委,一个喋喋不休妙语连珠的英国女人,去世前她说“要为姑娘们编成《精怪故事集》”。
一套五本,戏剧新编,老欧洲与新大陆,日本风味,还有未完成的雏形,都收纳进去了。
作家张悦然的私人偏好,说“我的最爱。”
得承认,她的故事里有太多黑曜石,青斑岩,太多的男人“富可敌国”,但语言真是第一个让人想用「丰富多汁」来形容的。太绮靡太炫技,长时间看都可能审美疲劳(想象一款过于细腻和刺激味蕾的黑森林蛋糕)。但不是贯穿始终的「唯美」,英国人嘛。辛辛苦苦雕刻一个水晶球,能一点怜惜都没有地弄脏,弄碎,在那儿站着笑,天真烂漫又娇媚地蹚过这一地亮晶晶,这就是我印象里的卡特。不是病娇,她是那种你挺想在现实里聊聊天的姑娘。
有人说,很「女权」,啊,可以这样讲。最经典的那几篇,女人一反童话故事里被营救被等待的弱势,自己挥杆策马起来了,打破原先的故事结构,肆意拼凑重组,她脑子里有一个盛大的马戏团,午夜好戏开场的那种。
曾经受到一个小姐姐的启示,我写过一篇对比《焚舟纪》和鲁迅《铸剑》的小论文。集中在诡谲的想象和走笔的生猛,还有历史传说在文本中的作用。
《独角兽》
[英]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
一次诡异的阅读体验。
静默的炸裂。尤其到后面,所谓「草蛇灰线」的伏笔全都从大地上腾空而起,变成烟花。炸裂会造成什么呢,「自由带来的突然性和美」。
女主角进入了一个到最后都无法理解的世界。
身世的疑云,海浪和暴雨,不能不让人想起《呼啸山庄》。
有一段环境速写,几乎就是整本书的色调:
···天空自然一边红彤彤,亮堂堂的,一边却是暗淡的蓝黑色,可是光亮处广阔无边,不好确定方位。他觉得这个地方的海岸线很狡猾,让人难辨东西。
夕阳的光亮经常被泼上来,像一层诡谲的尘埃。很多语言带有哲思、戏谑和写实,辨识度很高:
···一想到下海,她就不寒而栗,浑身哆嗦,像处在性高潮中一般,既让人厌恶羞恼,又让人不由自主地去迎合。
此处,情节我以为并不是第一位的。看官可以随便拿起一段开始读。
《斩首之邀》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惯于玩障眼法,酷爱语言的欺骗性,文法怎么可以不美丽。
“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无聊的废话。”嗯,说得出做得到。
一般过于绝对的话,会有一种不管好坏反正斩钉截铁的力量。
也许文章就像菜吧,意义是营养,风格结构是味道,如果做得不好吃,那首先你吃它干嘛。
《洛丽塔》之后,不妨看看这本。糅杂了童年、书写历史还有囚禁和戏剧。
干脆就用一整个故事讲一个「欺骗」。
将近结尾的地方有这么一句:
···假装疯癫的犹太血统老头,多年来一直在无水河里钓着子虚乌有之鱼,也在收拾他的钓具,急匆匆地加入到第一批赶往思里勒广场的人群中去。
太漂亮了。译得也漂亮。
但老头子就是老头子他自己啊,我不觉得这是西方的「花间派」。况且这种文人脾气实在招人喜欢。你如果问他当今作家的派别……“从来只有一个派,天才派。”好,这个瘪吃得心服口服。
把他的访谈录放到另一篇推送里啦。
《裹尸布》
[爱尔兰] 约翰·班维尔
我寥寥的印象中……爱尔兰人写东西都很冷,冷,还很流畅。
这本应该是这辑里最黑暗的一本了,去年冬某一天,昏头涨脑地读完了,就像发了一场高烧。很多意象像梦境,云雾,镜子,畸形和无意识的爱。魔术的蜘蛛网,如同行将就木的人发出的引诱,一道黑色的光。
手头没有,摘录就先暂置。班维尔最著名的是他的《无法企及》,想想也是,这种人不写谍战故事真是可惜了。
《海》获过布克奖。
最近又开始读《瓦尔登湖》,我觉得这本书几乎可以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改日开始,一点点都放上来吧。
更全的摘录和平时的杂记、心情都放在公众号里惹:长夜书坊
谢谢你看到这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