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ast | 来源:发表于2015-07-25 22:27 被阅读19次

梳理下今天读的一篇文章。翻译有些生硬,看起来略吃力。而且这本书可能深奥了点,不适合我这样的门外汉。会有不少疏漏。勉强理一理。

《摔跤世界》

摔跤是一种突出苦难的表演,供观众发泄感情。比赛的公平实际上不受观众的重视。它只要看起来公平就足够了。

摔跤和拳击有些许差异。拳击是用实力说话,比赛的结果和选手的水平息息相关。而摔跤作为一种表演,结果并不重要,引人注目的是其过程:由静止的画面连缀起来,形成动态的景象。这就使摔跤手的动作和姿态尤为重要。每一回合的胜者与负者都会夸大其状态,要么十分狂妄,要么十分悲惨。这种夸大的符号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就像在剧场看戏一样。悲剧使观众扼腕落泪,但不会让观众感到失败的耻辱。摔跤手的失败亦然。

选手甚至明白自己在比赛中所担当的角色,并且运用肢体语言和外部形象来加强自己角色的典型性。他所有的行动都为这个角色服务,不会出现偏离角色特点的行为。他们的体格是角色的基本标签。当然,这个体格不是指选手站在观众面前时呈现的体格,而是在比赛中与动作相结合的。除此之外,嘲笑、微笑、拍打地板等等也是丰满角色的方式。

比赛中的激情是最具有社会启发意义的。观众热爱真实的激情形象。这种掏空内心情绪,完全付诸于外部动作的在古典艺术中发挥到极致的激情,在摔跤这种不需要移情的媒介的动作哑剧中显得更加真实,超过了真正的哑剧。有的摔跤者可以说是伟大的喜剧演员。摔跤的因果展现得非常迅速,观赏这个过程是非常愉悦的。

摔跤中被钳制的一方所展现的夸张的痛苦的由来也被完整地展现出来了。原因不明的苦难是不会被了解的。不被观众知道却又实实在在地打击了对手的行为,是比不上完完整整地突出出来,却又有表演成分的动作的。只有这样,苦难才能全部展现出来,并且被人理解。这个意象也是观众所需要的。但不论是太过真实还是太过虚假,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所以恰到好处对于摔跤的效果来说非常重要。

但摔跤最终要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道德概念:正义。选手中“混蛋”的一方得到打击,观众会随之欢呼,调动起高亢的情绪。摔跤手深知这一点,他们会卖力表演,引燃这种情绪。

所以,摔跤比赛中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公平可言。规则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礼貌。选手们互相没有怒火和怨恨,只有激情。而不遵循这种礼貌的“公平”的比赛,就显得很极端。对抗双方充满敌意,甚至会出现偷袭、故意犯规等情况。因此在拳击赛中,例外地遵守规则反而会博得观众的喝彩。而在摔跤中,情况则相反。不会横行霸道的选手会让比赛显得无聊透顶。这是摔跤与生俱来的意义。它以混乱的胡闹收场,使所有制造混乱的和反对混乱的人们都陷入狂热情绪。

在美国,摔跤代表善恶两方的争斗,以政治为基准。而在法国,则是以道德为基准。观众期待比赛中出现一个逆子形象,他不掺有任何政治意义。这个逆子利用规则为自己服务,只有在规则利于自己时才遵守,否则就视若粪土。这让观众愤怒。公众对违反规则并不太在意,缺少对犯规者的惩罚才最值得谴责。因此,比赛中惩罚逆子,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

摔跤选手似乎与大自然合二为一,他们的表演纯粹而完整,具有仪式性,流畅明晰。表演结束后,选手立刻从比赛的情绪中抽离,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平淡生活。这让他们看起来有些不同寻常的力量:他们在片刻间开启自然,划分善恶,显现正义。

相关文章

  • 二(二)

    发什么神经 突然就很想花钱 一边心疼 一边毫不在乎的花 啧 莫名其妙

  • 二,二

    2017.9.11教师节后的周一,第一次走进教室,刚站到讲台两个小可爱送给我两束花,原谅我那时候人还没有认全没有记...

  • 二〇二〇

    本来这篇小结打算年初写的,但是想想后边还有复试就先放一放,结果复试结束后过了两个月才想起要写这篇小结... 时过境...

  • 二金二木二火二土

    今天看完了极简中国史,这本书看了半个多月,因为是八十年前写的书,不是白话文,所以看的特别累。不过从近代前辈的角度去...

  • 说二『似二非二的二』

    说实话原以为他最多似二,生活小节或许专门学着似二,中枢神经应该不至于非二,没想到最近越来越疯狂地绞尽脑汁地朝着二的...

  • 二胎(二)

    今天宝宝三十周了,还有十周你就要出来了,也许会提前,妈妈和家人都很期待。 到了孕晚期,睡觉是个问题,左睡右睡都不对...

  • 二小姐(二)

    我去了李家,那环境好,夫人老爷小姐都很和蔼,我正坐在由木头和瓷做的椅子上,正等待着女管家来接我,我人生地不熟...

  • 二、递归(二)

    一、棋盘分割问题 【每次切完一个棋盘,就是需要舍弃掉一面,只能在一面操作】

  • 二选二

    既然已经分手了,那就应该正视我们的故事。待成熟睿智的甘露填补满年少轻狂的洼壑,你再回过头来,促膝把酒花前月下也能...

  • 二宝(二)

    静如处子 动如脱兔 要说静如处子还比较符合大家对痴呆症的预期,动如脱兔这四个字,以前我也不会与阿兹海默联系到一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lm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