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懒懒放在桌前一个周,现分享大家,乐寻其他观影者隐隐作响的共鸣。
———观《血战湘江》有感
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影片,影片中红军战士的英雄姿态,激发了浓厚的爱国情怀,渲染了每位观众的心。电影片头以血色为背景,以浮刻为表现,拉开了那段峥嵘岁月,回顾讲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会州、兴安间抢渡湘江,战士们奋力掩护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北的企图。电影通过恢弘磅礴的场景,淋漓尽致的再现了战场上的悲壮和旅途的艰险,浓墨描绘了红军战士的无畏和服从,感动和震撼如同一柄利剑,直戳泪点。
与其他深受吐槽的主旋律电影不同,这部影片中没有太多宣扬革命领导的主角光环,更多表现的是牺牲先烈传承的信仰与精神?它所传递的并非是历史老师提及的寥寥几语,也不是史学家诉说的娓娓道来,它以历史再现的方式,还原了心惊肉跳的鲜红和无法脑补的惨烈。战场上只有炮火和枪鸣,只有命令与服从,战场上冲锋号是正义的号角,是敌人的哀嚎。壮士啼血,没有畏惧,只有坚决。有被辎重砸断双腿却自杀来减轻行军压力的林顺;有倾举家之力献身革命的林家父子;有坚决服从英勇无畏的李天佑;有弹尽粮绝宁死不俘的陈树湘,以及数万计富有张力的生命,伴随着出膛的子弹,在战场上消失殆尽。
多少热血男儿,明知道参军不易,却依旧告别乡土、义无反顾;多少浴血战士,明知道冲锋必亡,却依旧步步生威、赴险如夷。他们的脚下有力量,他们的前方有榜样,他们的心中有信仰。只要心中有信仰,前进才能有方向。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互道的每句晚安,都是无数战士的无眠。如今的社会太浮躁、太缺乏、也太盲从了,我们在迅速接受这外界李德式的文化和思想,过程中丢掉了老一辈先烈传承的最宝贵的东西。
直到今天,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依然充满敬畏和好奇,因为他们发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大批师团级将领都经历过长征,所以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长征锻造出了中国最强悍的一代军人。那一代年轻人虽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富足、这么安宁,但他们背负着光荣和理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多少饥寒交迫,多少高山泥河,他们依旧温暖,他们依然唱歌。
历史在必然与偶然中,改写了红军的方向。万人的精神和信仰,打开了死亡的封锁线、拯救了“左倾”错误下危急存亡的党中央。战士的鲜血和臂膀,挡住了敌人疯狂的子弹,搭起了一条新中国的康庄大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