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仁钦小师兄要跟大家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篇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本篇治家格言是他写给家族子孙的一篇训诫文,全文只有524个字,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择偶交友、求学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处事做人方法的又一集大成者。下面,小师兄就从家庭教育、自省改过、勤俭惜福、家国情怀等方面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感悟。
诗书传家、身正为范
《朱子治家格言》是一篇教育后人的家训。古人诗书传家,讲究的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代代传承。而今人则是课外辅导、才艺比拼,你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结果是父母焦虑、孩子压力山大,大家处在永无休止的比较中。年轻人不知道要成长成什么样子,只知道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假如读书学习是为了比较,迫于压力,那么当外界不对学习成绩制造太大的压力时,年轻人就容易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压舱石、指南针,在家庭教育的课堂中,教授的不是技能技艺,而是品德操守。其中最好的老师自然是父母,真正需要做到“身正为范”。教育的重担,社会、学校、家庭都要承担,谁都不能推卸责任。
三省吾身、过而能改
自省难在自知,难在觉察到每时每刻自己的想法和言行。情绪上来了,言行不过脑子、不走心,完全不受控制。“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后知后觉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是当知当觉,甚至是先知先觉。所以说,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就算作一定程度的“开悟”了。而发现过失之后能够把它改正过来,这才叫修行。《了凡四训》中有句话叫作:“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诚然,能够改过自新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能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同,小的文化氛围也不同,可能简单、清新,也可能复杂、功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做一个有所操守、有所信仰的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惜福知足、勤俭持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名言也是出自《朱子治家格言》。没有经历过贫乏,很难真正懂得珍惜。中国不是只有北上广深,它还有大片贫瘠的土地和尚不富裕的人民。过分的铺张浪费,也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古人如何持家?一靠勤、二靠俭。勤劳能致富,节俭可守业。
严于律己、待人诚敬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自己多一些严格,对别人多一些宽容。社会中的每个人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有着千差万别的思维观念、行为喜好和利益角度,无法做到事事与自己相一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与其纠结、甚至强迫别人与自己一致,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这是《朱子治家格言》里的一句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这种“两面派”的现象也很普遍。大家都是对上负责,屁股决定脑袋,自然是笑脸相迎。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对上级领导怒目而视,那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古人云“毋不敬”,待人要恭敬有礼。一个人的素养,真正体现在他对待任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之中,他有“诚”、有“敬”,自然懂得去尊重,也能得到尊重。
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无论是中朝重塑革命传统友谊,朝韩领导人共同跨越三八线,这些都验证着朝鲜半岛正在发生几十年未有之变局。这些变化自然离不开大国之间的纵横捭阖,但在其中,我却关注到了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角色,就是韩国总统文在寅。他处在大国博弈的弱势地位,却力主推动对朝和解,有些做法甚至看上去十分软弱,承受着国内反对派的舆论压力。他不会不知道韩国尚有美国驻军,他自然也不会忘记他的亲密战友卢武铉是怎么死的。但他从朝鲜民族的角度,押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做赌注,为半岛和平、民族和解忍辱负重。这让我想起了清末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朱子治家格言》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作为结尾的第二句,胸怀家国天下,格局大气从容!
《朱子治家格言》义理宏深、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其中很多句子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而我们却久用而不知其出处于此。现全文附录于下,与大家共享。

《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