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交代:
毕业之后就在一个单位待了八年,虽然每天迟到早退,偶尔旷工一下不要紧;虽然可以天天在办公室聊天,看看股票不碍事。我知道工作是为了自己,不想被班"上"了,于是最终决定离开这个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工作。
在找新工作当中收到两家单位的offer,一个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接触的都是高知分子。而另一家是物流公司,福利待遇相对没有前者好,但能接触各种类型员工,公司去年上市,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各种问题。
为了能够彻底锻炼自己,背负着朋友和亲人的不理解,我选择了去物流公司。
第一天到新单位时,用人部门在例会上向我提出缺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在的工作。我知道这行业,人口流动大,于是招聘成了眼前重中之重。三个部门都需要商务助理。
人资主管小红一见到我就好像看到了救星:可把你盼来了,招聘商务助理太难,公司给的待遇不是很高,所以招不到合适的人。
"是吗,你是怎么招聘的呢,用了哪些招聘渠道"。
"就是在网站上发布了些招聘信息,每天刷新,再联系他们投了简历的人"。
"除了联系已经投简历的人员,你有主动在网站上搜索吗"我问道。
"还可以这样主动搜索吗?我不知道呢"。听到这,我就了解到小红可能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其实招聘人的渠道有很多,就单单是网站上这一个渠道除了已投简历,还可以主动搜索简历,而且搜索的方式有很多,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称呼,换一个关键词搜到的简历又不一样。
"三个部门都需要商务助理,那具体有什么区别。"我继续追问着。
"没什么区别吧, 三个岗位差不多,都是需要与人沟通。"小红含糊地回答我。
我知道按照正规流程来说应该是用人部门填招聘需求表,在表上会提出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工作内容以及用人数量。
但刚到公司第一天,之前没有这样的流程,总经理也知道用人部门有这些需求,我也不需要急切的改变,先熟悉情况,以后慢慢规范。换个角度思考,我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三个部门经理沟通,了解了每个部门具体标准,从而建立更多的链接。
说做就做,于是找各个部门经理一一沟通。沟通之后我才明白,三个部门的岗位都叫商务助理,但是工作内容是完全不同,领导对人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其中一个部门经理她喜欢带新人,觉得新人具有可塑性,而另外一个部门经理她需要经验丰富,最好是已婚的女性。还有一个部门工作相对呆板,机械枯燥,部门经理需要的岗位就是性格内向一些,做事仔细认真。因此针对这个三个部门不同的需求,我采用了不同的招聘渠道:联系大专院校宣传,招聘有可塑性的学生;在网站上搜索有经验的商务助理;甚至在一些HR群,宝妈群进行宣传……根据不同类型性格的人推荐到不同部门去面试。
为了尽快的熟悉业务,对招聘岗位有更深的认识,因此每面试到一个合适的人,我都陪着他们到部门经理所在部门去面试(有的部门经理办公室离我所在办公室较远)。一方便显得我有诚意,另一方面我可以在用人部门和面试者沟通过程中,更深一步的了解到用人部门对任职者的要求以及公司的业务。就这样一来二往,让我和部门经理很快的熟悉了,有一个部门经理,甚至自己主动去发布招聘信息,联系应聘者过来面试。
通过第一周的努力,最终筛选出5个合格者,解决了两个部门的大部分用人需求,下周工作除了招人之外梳理公司相关制度以及人员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