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来源:漏屋《找对学习英语方法的第一本书》
英语发音不标准,谁之过?
很所人英语发音不标准,被推荐的方法是,你要多听类似BBC、VOA等这些纯正的英语发音。可是很多人尝试去听了,发音依然不标准。
《找对学习英语方法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漏屋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英文发音不标准的成年人,不能指望通过学习标准英文发音来纠正自己的误差,反而听那些母语非英语的人说夹杂着某国特色的奇怪英语还能纠正自己发音!
为什么呢?这完全和各位学习英语的观点背道而驰呀!
这是因为很多人英文发音错误的地方,往往和自己母语某些地方有着相似的发音,母语非英语的人,听到这些标准的英文发音后,往往感觉不到这个英文标准音和母语相似音之间的区别,所以他们仍然继续着之前错误的发音!
这是什么歪论?有差别的声音耳朵也听不出来?
嗯,这可不是歪论!这“歪论”有着严谨的脑神经学研究基础的!
成年人初次听到一个陌生的外语发音时,会自动在大脑中的母语语音系统中找到一个与之近似的母语发音,用来对应这个新听到的外语发音,从而认为听到了的这个外语发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McClelland博士
华盛顿大学语言与听觉教授Patricia Kuhl,把上面McClelland所说的现象称为“感知磁石效应”!这个理论在她的TED演讲《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中有着详细的解释:婴儿一出生时,是能辨别各种国家声音的细微区别的,随着婴儿的成长,它的小脑袋就开始统计它所听到的声音来学习自己母语,而非母语的音会被逐渐忽略,专门听母语的音!逐渐它就区分不了那些不同的声音了!
Patricia Kuhl这就是为什么,你我这些成人即使发音错误,听着标准英文也无法纠正自己的发音的原因了!因为你耳朵根本就没听出区别!
那要怎么才能纠正自己的不标准的发音呢?
作者提出让和自己同母语的英文发音标准者,用夸张的方法来纠音!或者一开始提出的方法,听不标准英文,当你听到了差异,你就能纠正错误!
我和普通话的爱恨
这让我想起自己与普通话的两个故事!
1.fong了好多年
我从小是讲白话(一种和广东话相似的语言)的,上学接触客家话,很多老师授课也用客家话,当然也普及普通话!也就是说相对于普通话而言,白话才是我的母语(如果白话也算一种语言的话,哈哈)。
在白话和客家话里,“风”的发音是fong,大概是一声调!虽然上学语文学习都是学习纯正的普通话,但是我用普通话说“风”字时一直都是读fong的音。直到上了高中,有一天我在字典上查一个和“风”字相同发音的字的组词时,我用拼音fong法来查这个字,却发现字点根本没有fong这个拼法,换成偏旁查询法才查出这些这些字的正确音标是feng。
现在回想,听了很多年标准普通话的新闻联播,如果不是那次字典的查询,我真的没听没听出feng和fong的区别。
2.“温油”和“温柔”
还有一个被大学同寝室的北方同学笑话多年的故事!上大学前,我会把“肉”“柔”…等这些“rou”发音的字发成“you”音(请自行匹配相应音调)。直到有一天,ZH同学大声笑我:“ZT,是温柔(rou)而不是温油(you),哈哈…”,笑完,她夸张地
张开嘴,舌头卷曲着发音和我说“呐,舌头卷起来rou,rou…明白了吗……”于是那天我学着她卷舌头的样子,一下子get到了“rou”等字的正确发音。直到现在,一旦说到这些“rou”字,我下意识就舌头卷起来了!
现在回想起这个故事,真的是应正了Patricia Kuhl说的原理。我的耳朵听见了声音但是真的区分不出来差别!因为我的“母语”——白话对普通话产生了影响!
经验主义之过
从Patricia Kuhl的研究得出了有着科学指导的英语发音纠正方法,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如果没有深入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行动,多少人是通过经验学来指导行动的呢?
因为做的人多,用这种方法的人多了,到后面,很多人就认为这是真理了!
就好像伽利略年代人人都人为“地心说”理论那样坚信无比!
在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一书《影响力》里有一个故事:当你遇到危险需要别人帮助时,如果你没对象的喊:“救救我”时,反而没人救你,但是当你指定人群中的一个人救你时,给你提供帮助的几率就会非常高!书中作者提出这背后的身后心理学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如今这个原理在自我急救中运用广泛,如果你听过红十字的自救常识课,讲解医生一定会告诉你,当你求救时,请指定围观群众中的一个人,否则你被救的可能性会低。
有着最基础的科学原理,才能做出正确的指导方法!然而现代很多人,被各种媒体上的信息误导着。
比如,前阵子各大公众号、各种鸡汤文、自媒体心灵导师,基于自己的经验解读“一万小时定律”,以个人成功故事经历告诉你只要付出一万小时就会取得成功,然后贩卖自己的课程等。追根溯源,这一万小时定律最初来源于国际象棋大师探讨习得象棋专业技能的“10年定律”,在其后被人误解为在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内努力人们就可成为大师的言论,然后这些言论就成为了人们贩卖焦虑的依傍原理。
寻找知识的源头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怎样才能找到做事情的正确的指导方法呢?
最好的方法是刨根问底,找到源头!什么源头呢?就是知识的源头。
不停的探寻:这个人提出的方法是基于什么原理,这个原理是什么?提出这个原理的人是谁,在他提出这个原理前,他引用了谁的原理了吗…一直追到源头!
寻找知识源头的好方法,在学术届已经有很好的技术指导方法,他们通过一款基于科学计量学、数据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来分析出各学科、各知识的原始研究人、以及背后人的引用情况和演变情况等。
当然这个探寻知识源头的技术方法我也还在摸索,进一步的探索还需努力学习。
感兴趣的可以参考
最后,还是以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自勉,愿自己在探寻不论是英语学习方法,还是其他知识的学习上终能抵达源头,而不被外面广大的信息蒙蔽了双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