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52天早安问候。
对于孩子玩手机,家长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相信大部分的家长并不是完全不让孩子碰手机,家长更想要的是孩子能够自律,是拿起手机后他还能够控制自己放下手机。
那自我控制能力要如何培养呢?
什么叫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自己去做某件事情,比如去学习;另一个是控制自己不做某件事情,比如不玩手机。
自我管理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没有人天生就自律。很多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但家长是怎么做的呢?大部分家长的方式,就是安排、控制、监督孩子。
比如这个暑假,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时间安排表,孩子学习时会在旁边监督,如果要上班就在家里装监控,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孩子学习或放下手机的结果。
通过安排和监督的方式,可能家长看到了孩子学习、放下手机的行为,但孩子的自律能力培养起来了吗?并没有。当家长没看着他的时候,他就没有这样的行为了。
什么叫自律?自律是孩子想学习、然后他就能去学习,他想放下手机、然后就能够放下手机。自律是要执行自己的想法,前提是孩子想这样做。
而很多家长用的方式叫他律,是让孩子执行家长的想法,而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所以这样的过程是不可能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的。
自律是怎么来的?自律等于自由加自信。想让孩子变得自律,家长一定要遵循这个公式,不然就是在非常努力地带着孩子走弯路。
想要孩子能够主动放下手机、变得自律,家长的第一步就是要放手,要给孩子手机。但绝大部分的家长,都处于无法放手的状态。
为什么要放手?放手的目的是让孩子释放稀缺感。因为过去家长不让孩子玩,导致孩子的稀缺感很强烈,所以他就一直想玩。稀缺感充分释放后,孩子想玩的心就不会那么强了。
为什么家长不敢放手呢?因为家长在害怕。家长害怕孩子就此沉迷手机,害怕孩子因此成绩下降,害怕他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负面思维,觉得现在不行以后也就不行,所以孩子有什么没做好、家长就会开始焦虑,然后就想控制孩子。
但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然后反思的过程。如果因为家长害怕,然后就去替他、控制他,孩子就会失去成长的机会。
所以家长首先要转变这样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做不好是很正常的,因为能力都需要后天培养,而犯错就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就是要放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