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放不下手机,并不是不愿意放下,而是他无法放下,他们往往根本做不到。孩子在现实中有了情绪,他们愤怒,焦虑,对学习没有自信,对对社交缺乏安全感,他们是在用手机游戏进行自我隔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12437/d7479a87d97aa710.jpg)
孩子对手机有依赖,其实是孩子内心匮乏的呐喊。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
这样的孩子主要源于溺爱的家庭,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祖宗,孩子想要什么,家长立刻满足。尤其是隔代教养,孩子缺乏延时的满足,没有耐心去等待,手机游戏刚好满足及时性。
2.焦虑型依赖。
这样的孩子主要源于高期待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上清华、上北大,希望孩子做到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在游戏中体验这种操纵的快感,来回避现实生活的焦虑。
3.社交型依赖。
这样的孩子主要源于家庭规则性很强,父母很严苛,孩子常常不能自已做主。他们缺乏价值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在家庭里是没有地位的,是不重要的,他们在手机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寻找一种归属感。
4.情感型依赖。
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拼,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对孩子缺少高质量的陪伴。父母只满足孩子的物质追求,却很少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所关注。孩子不被关注,不被欣赏,不被看见,而虚拟的世界刚好满足了孩子情感的依赖。他们在手机微信游戏的点赞、赞美、交流中摆脱孤独,寻找温暖。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12437/598182f540502526.jpg)
面对孩子对手机网络游戏的依赖,我们家长要怎样做?
首先,改变家庭教养模式,做权威型家长。
用肯定、积极、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鼓励、关爱孩子,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要让孩子体会到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
好多孩子他们之所以沉迷于手机游戏,是因为他们觉得我这样做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家长根本看不到,家长不会关心孩子内心的世界。
所以,看见孩子,肯定孩子的重要性,承认孩子的价值感,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我是家庭的一员,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严格、平衡、自由。
其次,多与孩子交流,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去呵斥、批评、禁止、打断、控制,可实际上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因为这个时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12437/c27c933bbabe3756.jpg)
那家长要在何时交流呢?
当然是要在关系融洽时,孩子不玩儿手机时。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吃晚饭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交流今天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交流我们在周末可以安排怎样的家庭活动,交流我们在假期里可以去哪儿玩儿。
当然,也趁机交流孩子玩手机玩些什么,用“我状况”句式表达对孩子的担忧。
我们交流什么呢?
我们要想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孩子大了,我们可以站在高处;孩子小,我们要蹲下来。很多时候,孩子蹲在地上,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地的垃圾,而他看到的却是蚂蚁在搬家。
有一位爸爸,他的孩子也整天沉迷游戏。
他就去了解孩子玩儿的是什么游戏,然后自己也走进游戏的世界,去把这个游戏打到很高的级别,最后和孩子一起对战。
当孩子发现父亲是一个游戏玩家的高手,他就开始崇拜父亲,也愿意和父亲交流。自然,父亲的权威也就显现出来,这个时候父亲再说什么,孩子也愿意去听了。
同时,父亲通过对孩子所玩游戏的了解,也能够发现孩子在里面得到了什么?了解游戏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12437/9b44796d425730bd.jpg)
最后,组织家庭活动,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1.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
现在有好多的户外基地,为了吸引孩子,会送给孩子一小块儿地,有的是可能只有十平方,但是孩子会通过自己种植,浇水,施肥,等待,获得自己劳动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付出后获得自己的满足感,增强自己的耐受性。
郊游可以增加孩子的阅历,丰富孩子的生活。在郊游前我们可以让孩子搜一搜攻略,帮妈妈去安排我们的假期活动,用B项目代替A项目,用丰富的生活代替手机游戏的匮乏。
运动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的力量感有非常好的作用。
有一位妈妈,她经常陪孩子出去打篮球。孩子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妈妈就在场外呐喊助威。妈妈甚至会对孩子说:你跑得那么快,投球那么准,动作那么流畅,妈妈简直就要成为你的偶像了!
多么睿智的一位妈妈,相信孩子在这样的妈妈的陪伴下,一定会充满了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12437/f11bc67dc9146f81.jpg)
2.扩大家庭的社会关系。
我们经常说,我们要与外界建立联系,我们要帮助孩子与外界交朋友,让孩子有自己的伙伴。
那我们家长也要有自己的家庭社会关系。比如,我们每周可以与朋友聚一次,每月可以几个家庭聚一次。
让孩子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找到自己正确交朋友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伙伴,建立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3.父母与时俱进,保持平和心态。
面对孩子玩手机,我们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手机作为现代重要的沟通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其重要的意义,用的好可以促进孩子对更广阔世界的了解,增加孩子的见识,扩大孩子的认知。
家长不能谈手机而色变,我们的世界将逐渐进入元世界。家长正确认识手机,也教给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也建立正确使用手机的规则。相信,只要我们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孩子也一定不会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