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语:2016年5月9~16日,和同事到现场工地检查工作,回到成都后,陆续形成了几篇文字。此为2016年5月12日的第五篇。
我们要检查复核的4个厂房平洞,总长781m,工作量不大,活路仿佛很轻松。工作量真不大,相对我院24万米的平洞总量而言,微乎其微。殊不知4个平洞散布山梁、星稀荒坡,半天时间能全部走到位就很不容易。
来到CPD07-1平洞,洞口支撑木已有折断,洞顶碎石土也塌落封堵了小半个洞口。迈过土石向里稍走几步,在渐暗的光线里发现角落处的蛛网,莫非误入了盘丝洞?虽然至尊宝说盘丝洞不要乱闯,但我们还是屏住呼吸,蹑手蹑脚闯进去了。快速检点完支撑木,立马掉头出洞。说到底,心里还是有个怕字。一怕肚皮软又绵、脊背光还洁的蜘蛛精妹妹留客,二怕洞内落石和有害气体,三怕时光匆匆流去,再不走就完不成今天的工作了。
平洞内一出洞,极目蓝天,心胸舒展,压抑感一扫而空。如此看来,洞穴恐惧客观存在。从人类进化史看,人的洞穴恐惧渊源于30多万年前远古洪荒时代的穴居野处,洞穴的坚固和隐蔽帮助人类身体躲避了风雨侵袭和猛兽侵害,但逼仄的空间和永夜的黑暗带给人类心灵长久的压抑和无尽的不安。既依赖又不安的纠结心理直到人文始祖伏羲结巢而稍止,这种心灵不安历30万年发酵,最终嬗变为洞穴恐惧,并潜伏在人类的潜意识里。《西游记》三十六洞,洞洞有妖魔,吴承恩也写出了华人潜意识中的洞穴恐惧。
不过,洞穴并非只有深深的恐惧,洞穴里有风雨不侵的安全感,还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神仙世界。美国神话学家乔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说:“你最不敢踏足的洞穴中,就藏着你所寻找的宝藏”。洞穴中真有宝藏吗?阿里巴巴说有,但宝藏和恐惧同在。难怪难怪,20多年来我钻了0.8万多米的平洞和溶洞,相当于一个珠峰的躺平长度了,还没找到所谓的宝藏,原来与洞多洞长无关,是恐惧得不够啊。
现在,我们缓缓吸入清凉洁净的山中空气,鼓起足够量的洞穴恐惧,穿着雨靴脱掉外套,到正在施工的CPD05平洞去寻找宝藏。水如泉涌绵绵不断从CPD05平洞中流出,热气腾腾扑面而来,水帘洞?火云洞?赤炎洞?管不了那么许多了,为了宝藏,我们一头闯了进去。洞深680米,越往里走越热不可耐,汗湿轻衣透,最后我们都像许褚一样赤膊上阵了。完成工作出洞时,虽汗流如注,但凉意暗生,烦热顿消,世界安静了,但宝藏依然杳无踪影。看来,自己的宝藏必须要靠自己的恐惧引路去寻找。独自一人一路向西,或许九九数完魔灭尽后,深入灵台方寸地的斜月三星洞内,才能功成行满见真如。
又想起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所做的洞穴比喻,洞穴内外两个世界(假象和真实),哲学家即使遭到迫害成为殉道者,也要用自己的言论与行动拯救洞穴内的人,竭尽全力让人都走出洞穴,即从假象中走到真实的世界。西方受此文化浸染和感召,多有前赴后继、不畏生死追求真实的哲人。返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国人最醉心于对美的探求,最不在意对真的执着。两相比照,由于缺少真实的痛感,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仍是活在桃花洞里的梦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如我们所愿,终于在下午2点半前完成计划。在工棚里匆忙将干粮塞进肚子,补充水和能量,集结余下的体力,就出工棚迎接580米高差山路的挑战了。
此刻,五黄六月,火伞高张,风寂寂四野无云。若在平时,580米高差3公里多的山路,对我们勘探地质人员来说,即便是烈日不肯暮、清风不肯生、白云不肯来的盛夏大暑,也并不可畏,1个多小时即可征服。奈何乍上高原身体还未调试到位,加之彬哥感冒未痊愈,大家不敢造次,小心翼翼顶着红日,迈着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在这凹凸不平的山路上慢慢摩擦。谁知现实比想象的更严酷,未到10分钟就热不可当汗流满面,气喘如牛嗓子冒烟,两腿打闪发软踩上了棉花团。真的是廉颇老矣,只会吃饭了?勉力挪到合欢树下撂担掀帽,稍事歇息。花似绒球的黄色合欢花,清香袭人,入鼻足以慰藉心灵而暂忘疲劳。不禁在脑中幻想万里风顿起,飘飖吹我裳,带我到山顶的美丽图景。幻想一下权当放松吧,喘息稍定又得迈着魔鬼的步伐慢慢摩擦。如此走走歇歇五六通,饮进4斤水,流出4斤汗,历经2.5个小时后,蹒跚无力的双腿终于在暮色苍茫中踏上了乡村道路。
合欢树与花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7%,可谓环顾皆山也。古人不懂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他们的眼里,山是天柱、天梯,也是神灵宫殿,渐渐衍生出高山仰止、祭祀封禅的山崇拜观念。在比类取象的易经中,山为艮卦,两山相连有重山关锁停滞阻止之象,古人从中悟出步步为营之意和知止安养之道。山渐渐成为神秘想象的载体和避世隐逸的居所,文人雅士也爱上了这仰山之累、叠步之趣的登山养身运动,并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山都在望”等脍炙人口的吟咏诗篇。
从事地质工作20多年,爬过的山累计高差也有2个珠峰高度了,每每体验爬山并不轻松愉快啊。
千古艰难唯登山,登山在生理心理上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为什么愈来愈多的人对此着迷上瘾呢?是因为山在那里,山在虚无缥渺间吗?是人类征服自然、寻求生存的内在本能和驱动力吗?是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力,一次次突破自我吗?是一山一景新奇事物刺激脑部产生的多巴胺吗?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坐在归途车里再回看登临处,渐渐隐没在暮色之中。遥想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思想境界的不断突破和提升。徐霞客手揽天都莲花,四顾奇峰错列,是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我们登荒山呢?啥也没有啊,但转念一想,今日登山是工作,挣钱健身两不误,不由哈哈一声笑,快哉千里风。
2016.7.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