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仁說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 手持權衡,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四肢百體,一不如法,差於此者,在毫釐之內,而失於彼者,在尋丈之外矣。
故曰:孟子之所謂“仁者如射”,則孔子之所謂“克已複禮”也。
君子之志於仁,盡力而求之,有不獲焉,退而求之身,莫若自克。自克而反於禮,一日足矣。何也?凡害於仁者盡也。害於仁者盡,則仁不可勝用矣。
故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不如禮,在我者甚微,而民有不得其死者矣。非禮之害,其於殺不辜,不仁之禍,無大於此者也。
散人點評:
蘇軾此文,比興起篇,短而精悍,簡而義遠,余甚爱之,可學而摹之也。
仁者若何?彼不可視,不可触,不可味,不可聞,真不可言説也。蘇公曰如射,射,具體可感,读之令人悚然一震,會於心者也。
射,須心不期中,目不存鵠,方可十發十中,言不意可得之,刻意則不得也。一如仁,獲之於心,竭力而求,亦不得也。
射不中,須反求諸身,求諸身,則須克己也。克己,須返於禮,返禮則束身,束身則四勿,斯仁至矣。故蘇公曰孟子之仁者如射,即孔子之克己复禮也。
由言射,而言中,而言克,而言禮,而言仁,有條不紊,絲絲入扣,斯文成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