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化笔记读书
《周易》笔记1,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周易》

《周易》笔记1,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周易》

作者: fox3696 | 来源:发表于2022-06-20 16:28 被阅读0次

    现代社会的人,为什么要读《周易》?这是个好问题。

    《周易》的内容晦涩难懂,而且曾经以来一直被当作“封建迷信”,或者算命占卦的玄学,或者江湖大神忽悠人用的工具书,为什么还要去读呢?

    我想主要有三点,首先要破除封建迷信的迷雾。如果深入了解《周易》的内容,就会知道这是一本曾经被用来占卦算命,但是被后人赋予了深刻思想的哲学书,而且是东方哲学的元典,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所谓《易》为群经之首。西方哲学体系一直对东方哲学有偏见,要么认为东方没有哲学,要么认为东方哲学浅薄不合逻辑,要么认为东方哲学非常带有神秘性质,让人捉摸不定。而实际上深入研读《周易》就可以知道上述几个说法都不值得一驳,都是在完全读不懂或者没读过《周易》的前提下的臆断。因此从对中国文化源头追溯的角度,值得去读读《周易》,反思一下中国文化是怎么来的,在面对当今的千年大变局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和迷茫之时,寻找破解的法门。

    第二,深入了解《周易》之后,可以知道这套体系体现了深刻的复杂系统思维。世间万物大多是复杂系统,大到国家、公司,小到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乃至人体生命,动物植物。想要解决面对的种种具体问题,必须要使用复杂系统思维。而现代科学对于复杂系统的理解是时间较短、内容非常有限以及不擅长的,最新的复杂科学研究则是非常耗数学功底的,是“解析”式的却不是“整合”式的,不利于直接拿来使用。而由于复杂系统之间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周易》对64种复杂体系模型的解剖,可以得到面对具体事物时的借鉴。这对于非复杂系统的研究学者而言,已经足够了。孔子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最后,《周易》经过孔子等人的解释和改造之后,其中所蕴含的阴阳和合、内圣外王等思想,深入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其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也是为人处世的能量源泉。从面对自己内心,追随自己内心脚步的角度来看,更应该反思和锤炼这些做事的原则,让自己能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最后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说句题外话,东方古典学术体系与西方一个显著的不同是,先秦的文献往往被拆分成数个主题,被放在不同的作品里,如果只接触其中一个的话,很容易就被绕晕,或者认为其中毫无营养。比如儒家的四书五经,各有各原本的主题。例如《论语》只记录孔子的金句,话说的很漂亮但根本不知道背景;《大学》、《中庸》是两篇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甚至作者都搞不清楚是谁的小作文,却记录了儒家的心法;《孟子》到是比较全面,但也是吹大牛的成分多;《诗经》看着像文艺青年看的作品,但实际上却是周朝通用的“外交语言”;《尚书》零星的记录了先王的事迹和布告文书,但却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来源;《周礼》、《仪礼》看着像老学究的唠唠叨叨,但却是先秦的制度史,并且也是周朝最重要的制度约定,有如宪法一般地位;《礼记》里的文章杂乱,但却是解读《周礼》、《仪礼》的钥匙;《春秋》惜字如金,许多事情记录的让人摸不到头脑,但提供了事件的背景以及孔子的态度……只有把这些先秦文献互相参照,才能发现原来这些经典之间是有内在深刻的联系的:想读懂《春秋》,需要对着“春秋三传”,甚至《国语》来看;读懂了《诗经》、《周礼》、《仪礼》才知道《春秋》里一些对话的背景;读了《尚书》,才知道先秦的政治原则之所出;有了这些做基础,才会了解孔子在《论语》里那些金句的上下文背景以及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体会到《大学》、《中庸》乃至《孟子》的心法究竟是什么。而这一切的思想源头,都来自于《易经》……不如此读的话,就会像黑格尔那样,看完《论语》之后就武断的认为,这些都只是浅显的道德教条,没什么水平。古时候如果要学这些,都是需要有老师指点才能知道各个经典之间的联系到底在哪里,非常耗功力。这也阻挡了大部分人去了解和学习的意愿,因此也需要现代人重新“翻译经典”。

    不过如果不是想要专门去研究,现代人能读读《论语》就行,或者有兴趣了解儒家心法的话就读读《大学》、《中庸》。如果有好的老师领着,读读春秋历史相关的书(推荐一下刘勋老师的书,是学术严谨但又直白易懂的佳作),也有启发性。不过如果想追寻一下中国文化的源头,那就不得不对《周易》动手了。但是好在《周易》是一部纯哲学作品,需要一些背景知识,但对其他典籍的依赖性没那么强。因此可以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然后慢慢的读进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易》笔记1,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周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jj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