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阳花散文《一起来读书》
读《白痴》:复杂且矛盾的人性

读《白痴》:复杂且矛盾的人性

作者: z小秘秘 | 来源:发表于2024-02-15 11:56 被阅读0次

    文/z小秘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部《白痴》,在我看来,是一部充满矛盾双重性的小说,不管是在主要人物如梅诗金公爵、娜斯塔霞,抑或是次要人物伊波利特等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双重性。圣人与白痴、高尚的与卑劣的,反复穿插出现在故事当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分裂式的对人性和行为的探索,不难看出,其中有不少其借人物之口述己之思的地方。

    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贯彻成了白痴和卑劣;对生命判决的不公诉讼成了卖惨和博取同情。

    惨遭“白痴”骂名的梅诗金公爵,读完全篇之后你会发现,他有些时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白痴”、“傻子”,什么都不懂,相反,在某些方面,他比任何人都看得透彻,能够准确地洞悉人们的行为动机。但在实际行为上,他又像个十足的“白痴”、圣人。他不懂得人情世故和圆滑,别人问什么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对于一些明知是来坑骗他金钱的人,他又会因别人表现出了值得怜悯之处抑或是忏悔之意,体恤大方出手。就连做感情骗子他也不会。他毫不忌讳地坦白直言自己同时爱着两个女人(阿格拉雅和娜斯塔霞),一个热情率真、感情充沛,而另一个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这两者身上体现出来的无疑都是符合梅诗金对于美好理想的体现,无法择其一。就连最后罗果仁杀害了自己心爱之人后,他仍待罗果仁如兄弟般,守候在他身旁。

    文中有几处对于梅诗金的形容:“公爵确信美将拯救世界”。“到达人间天堂可不容易;而您多多少少指望着人间出现天堂;造天堂这事儿不好办,比您美好的心灵所感觉到的要难得多。”

    因此,梅诗金这种对美的一贯追求,在世人看来,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圣人与白痴”这一矛盾性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梅诗金这个人物身上,多少也有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子。文末关于宗教的讨论,陀费了很多笔墨借梅诗金之口进行阐述,表达了个人宣扬以非暴力的方式,靠精神信仰、感化去拯救限于苦难中的俄国人民。另外,加之梅诗金前文部分提到过的关于监狱、癫痫和行刑的描述和感悟,无疑也与陀本人的亲身经历有关。

    娜斯塔霞作为故事里的女性代表,也充满着矛盾。她在罗果仁和梅诗金之间的各种游移不定,一次次的逃婚,无疑就是她思想反复挣扎的体现。一面是将自己彻底堕入黑暗,一面是将自己归还清白。还有开篇梅诗金讲述的玛丽的故事。精神高尚但身陷污秽的人究竟配不配自称为清白之人?陀借梅诗金人物的态度,或许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

    书中还有伊波利特这样一个人物令我印象深刻。他写的那篇临自杀或临死前的《说明》非常令人动容。手握着寥寥无几的生命数量的一个将死之人,像梅诗金向他所建议的再多看看树木美景之类的究竟有何意义。为什么同样降临在世,唯独他一人被判下了死刑,眼睁睁等待着命运将他带走。同时又不得不愤恨地看着其他人毫不爱惜地挥霍自己的生命,任由自己过着悲惨凄苦的生活,而那却是他梦寐以求但不可企及之物。

    伊波利特写下了最后生命里不断烦扰自己的思想,旁人甚至一针见血狠毒地指出,这些文字不过是想博取众人的同情和哀歌。在这篇痛苦自述里,我再一次看到了陀的身影。在被判下死刑时,在得知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几时,他肯定也做过同样的思考。

    现实未来都已毫无意义,最后都将只剩下死亡。陀同伊波利特一样,选择写下这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个人挣扎和痛苦,同这些波动分裂的搏斗。他是否意图博取他人的同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借伊波利特之手,写下了他的苦难、他的悲痛,宣告进行一场虚拟自杀。陀的孤勇,陀的反抗和搏斗,在他看来不失为一种无人知晓的、悲壮的个人英雄主义。如他自己所写,“人们至少能够理解,我为取得我现在这种‘最后的信念’所付出的代价也许太昂贵了。”

    但是,如果这些文字或思想并不为人们所理解,是否这些也都是毫无意义。就像伊波利特在故事里,换来的是旁人的不理解和挖苦。我相信在这一点上,陀是能预示到这种风险的。但他偏偏执拗地写下这些文字,一面期望得到理解一面又无所谓得到理解,他本人的纠结和矛盾也贯穿在整篇的行文里,可以说,《白痴》里的人物包括作者本人,也都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白痴》:复杂且矛盾的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n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