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心情随笔散文
我们不当键盘侠,但也得学会发声

我们不当键盘侠,但也得学会发声

作者: 德斯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6:23 被阅读108次

    《奇葩说》追了五季,从大学到工作,忠实观众。

    第五季无论是赛制还是宣传都有值得诟病的地方,尽管你在追求新、奇的路上不断前进,但这些看的人却开始拥有了怀旧情结。

    我不是一个爱说爱辩的人,大多时候追综艺只是为了一乐,思考总是费脑子。新一期的论题是谈论“键盘侠”,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发声”二字。

    我们不当键盘侠,但也得学会发声

    1.键盘侠不一定是侠

    事物总是拥有两面性。当“键盘侠”三个字出现的时候,对它的印象无非是两个:一是无知无畏者,不计较自己言论所带来的后果,图口头一时爽快,甚至只为博得关注;二是用心用力者,借助网络这个大平台,正义发声,以微薄之力,给予他人温暖和帮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看世界、赚钱、娱乐、发言,脱离手机24小时的生活简直不敢想象,“手足无措”形容也不为过。

    当所有人的言语不受限制的发表在网上的时候,马甲成为了很多人肆意发言的保护伞,不顾道德、不讲法律、不怕反击,甚至开始出现水军这个职业,恶意引导大众认知。

    在网络法律还不够健全的今天,我们开始对键盘侠产生了厌恶之感,讨厌他们在时事热点下的冷嘲热讽,反感他们随时随地不经头脑的吐槽,评论不想往下刷,热点文章里的观点也唯恐避之不及。

    不是我们自诩高尚情怀,对他人意见不屑一顾,而是在这个还算文明进步的城市里,很多观点有看上去的愚蠢特质。

    不可否认,也尊重,每个人有自由言论的权利。当法不责众不再成为你的保护伞,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起诉、追究个人的不实言论,当你敲下键盘前会深思熟虑那么两秒,你的权利和义务才达到了平衡。

    我们不当键盘侠,但也得学会发声

    2.学会做一个发声者

    手机里各式各样的APP,微信里层出不穷的公众号,碎片化阅读成为现在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而我,永远只是一个背后默默的浏览者。

    不评论,不表态,不参与。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始末,发现了文章观点的弊端,看到了故事情节的漏洞。大多数人,依旧是抱着旁观者的心态在注视这一切。

    就像在楼下遇到一个倒地的阿姨,走开,是大多数人选择。不管是明哲保身,还是逃避现实,沉默这件事在网络上也是一直存在的。

    谈论最多的是什么人,是依靠自媒体谋生的作者,是博取关注的网红,是一时兴起可能触发了他的某个经历的少数人。即使在网络,我们也看不到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

    发声不好吗?是不想被喷子挤兑,不想表达自己深层次的内心?还是担心被人肉,被嘲笑?或者,真的是事不关己呢?

    恶意的话请不要乱说,但我们渴望听到更多真实、真心的发声,你会奇妙世界有如此多的共鸣者。

    我们不当键盘侠,但也得学会发声

    3.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

    我开始学着去发表自己的评论,依靠自己的经验辨别众筹的真假,偶尔写写文章讨论时事。收获陌生人的点评,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从来都知道,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把握好说话的度,不哗众取宠,不以讹传讹。

    当我们在微信、微博、知乎、豆瓣、简书、头条等等平台浏览时,适当的发声可以带给你更多的参与感,你不是大城市夜灯下的孤身一人,是无数个像你一样的分子组成了泱泱世界。

    回头看《奇葩说》的时候,更加明白它这个网络综艺能火的原因。一是当下缺少一档发表自由言论的节目,抓住人们关注的问题,拉动大众一起讨论思考,比当时的《80后脱口秀》更吸引眼球。

    二是辩论的观点正确,加上蔡康永高情商、高晓松的高睿智、马东的高幽默,他们的发声说法上千奇百怪,道理上不偏不倚。

    三是辩论的选手来源于生活本身:有职业辩手,有网红买手,有贴近民情的记者,有西装白领的精英,有历经世事的成年人,也有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多样的个体组成了生活原本这个大染缸。

    虽然下期的《奇葩说》预告十分狗血,但还是忍不住去看看他们的发声。

    我们不当键盘侠,但也得学会发声

    结尾引用晓松老师的两句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膜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不当键盘侠,但也得学会发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u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