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瑜伽越久,越是发现对瑜伽认识的片面。
起初,认为只是伸展肢体,做优美的动作,对于老师讲到的瑜伽哲学,真的有点云里雾里。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终于了解到瑜伽起初锻炼到你的肌肉层面,然后是骨骼层面,再往里会去锻炼人体的细胞~
平常不难发现,人的手臂的外侧,大腿的外侧总是长于它们的内侧,因为人的意念都是向外分散的,很少注重内在,延伸内在。
就好比人,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只看待表面,要学会透过表象去深入本质。
老师举了个例子,三角式:这个体式其实包括了三个三角,最大的也就是最外围的三角,是身体层面的三角,两腿之间的三角是能量层面的三角,手臂,腿和侧腰之间的三角,是灵性层面的三角,也就是立体思维看事情,一个体式当中,它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不是单纯的摆个pos。
生活当中,我们处理事情,总是容易根据自己大脑所产生的意念,去做调整,结果往往发现顾此失彼。比方说,你听说跑步运动对身体好,你可能都不去关注自己适不适合跑步,对于胖人而言,跑步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身体的重量都压在腿脚上,会伤了膝盖,足弓也会下塌。即便正常人运动量过大,结果也会导致膝盖的半月板受伤。
再比如,你想减肥,想到了减肥药,结果通过药物的作用,真的瘦下来了,可惜把胃给伤了。
顾此失彼就是这种一元思维看问题的结果。
老师随便找了个体式给作讲解。
例如:双手背后交扣的站立伸展式——大多数人一做这个体式,手臂倒是延展开了,但是很容易把头颈探出去。单纯的把头颈推后吗?那其他的要点就又失去觉知了。
所以,老师讲:肩胛的上端向前推,和下端对齐,让肩胛的外壁推向内壁,把内壁向上提,找到第七颈椎,把第七颈椎向前推,感受一下,当你做出来这种状态后,头颈是不是自然被动向后了?
所以顾此失彼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我们往往做了这个点那个点又失去了,什么原因呢?头脑不专注也会导致顾此失彼,我们要用内在的眼睛盯住那个做好的点,再去做另外一个点,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才能更好的训练头脑,使其更好的专注。
这就是瑜伽的哲学层面,不过度追求结果,只要方向对了,你做好一件事儿的同时,其他方面也被影响好了。
老师经常说,瑜伽即是生活,生活便是瑜伽!正是此意!当然我了解的还是极少的一部分、瑜伽哲学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20篇•叶子】瑜伽的深度与宽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