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文互联网圈内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小猿搜题”指责“作业帮”在自家 App中恶意植入大量色情信息,并且传播造谣。据”小猿搜题“举证,那些发布色清信息的账号的 IP 地址显示均为作业帮的办公地点,微博认证为北京粉笔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CEO 的张小龙的一条揭露“作业帮”恶行的微博更是被转发到了九千多条。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801/4c91ee469786e20f.jpeg)
按这一系列证据,基本上可以说是实锤了,只等双方对簿公堂。
本来这件事如果经过警方调查确实如此,是“作业帮”太下作,理应受到法律和道德的严惩。可是事情往吊诡的方向发展起来,以至于让人觉得有些魔幻和可笑。
媒体争相报道,那文章一篇篇全都奔着十万加去了,但是十万加全部都是冲着骂百度和李彦宏去的。因为所有人看了粉笔张小龙十几条谩骂百度和李彦宏的微博,都以为“作业帮”是百度的子公司。实际上“作业帮”早就独立出去,百度只是“作业帮”的股东。这就跟你在腾讯投资的京东买到了假货,然后骂腾讯不要脸没节操一个意思。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猿题库旗下小猿搜题指控百度旗下作业帮恶意散播色情信息?》,上千赞的高票答案基本全都是辱骂百度的,只有一条戏谑了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801/ca959fdcd6ee8a2b.jpeg)
无独有偶,在有些微博博主转发了粉笔张小龙那条微博之后,也有网友在微博下吐槽“作业帮”很久不带“百度”两个字了,因为人家早就独立出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801/c703d005a04ff048.jpeg)
甚至有媒体一边写着“作业帮”早已分拆独立,一边引导读者联想到是百度在背后作恶,公安局怕都不敢这么先入为主下判断。个别媒体所谓“客观中立”的嘴脸在此刻显得尤为丑陋。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801/faf4c176258e2d08.jpeg)
当黑百度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市场如此小的教育行业互撕怎么舍得放弃这么好用的”热点工具“呢,如果说”小猿搜题“和”作业帮“互撕能有这流量?带上”百度“两个字,先骂了再说,立马有了关注量。
有不怕麻烦的媒体甚至做了图表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801/c0b9017db6a3693d.jpeg)
然而你只要稍微肯动手查一下工商注册信息,也该知道,作业帮的地址压根不在百度,作业帮只是大股东是百度而不是百度的子公司,可是就怎么简单一件事,从当事人到媒体再到吃瓜群众,全都完全无一例外的选择性失明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801/a36ce2010c46ff26.jpeg)
如果百度起诉”粉笔张小龙“就可以声称百度护犊急了,如果百度不回应那可以说百度理亏不好说话,恶心么?
先树立强弱形象,由于百度以往的形象不好,就能借此给“作业帮”扣上这顶坏帽子“百度作业帮”,增加大家对这家公司的仇恨,再连续的十几条微博攻击百度拉升看客的仇恨值,于是,大部分看客的愤怒压根不再是“作业帮”作恶了,而是百度作恶。
这一系列操作太令人窒息了。这他妈比吃了屎还难受,本来你是想帮助受害者的,但是被受害者反过来利用了一把。这么看,真是谁不比谁更高级。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801/6a5b6ac89570de2a.jpeg)
就这小小的教育市场,发生的撕逼事件竟然一点也不少。有媒体统计仅仅两个月,加上“小猿”和“作业帮”这事,起码有三起撕逼事件,但是他们就没能很好利用百度这顶坏帽子,以至于没什么声响,一地鸡毛。
媒体文娱价值官统计:
6月底,51Talk上市一周年之际,推出针对中国小学美国哈沃小学,不但学习英语还能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发力青少年在线英语市场,同时他们推出一组海报,把矛头直接对向VIPKID,指出其只顾商业利益不管学生学习体验。随后,VIPKID毫不示弱,展开公关战,声称美国哈沃小学属于碰瓷营销。
7月份,“学而思培优HR在暑假期间给新东方优能中学的至少50名教师打电话”,引发新东方优能和学而思培优互怼,新东方优能一对一总监朱宇连续发出四张声讨学而思培优的“大字报”,对学而思的行为表示了强烈谴责,当然,学而思培优对此毫不客气进行了回击。双方你来我往,结果除了一地鸡毛,对各自品牌没有起到任何提振作用。
这次事件让我想起了几个月前的共享单车行业,也是一样令人窒息,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今年五月份,共享单车两大巨头在知乎上互相匿名诋毁对方,造谣各自内部从管理层到一线都有非常严重的贪腐现象,并且互发黑稿,闹得沸沸扬扬。有一家很知名的科技媒体跟嗅到了什么似的,飞快把这事写文章,里面掺杂着各种未经证实的截图,瞬间十万加,满足了看客的猎奇心理,顺利把这件行业内前两名互相诋毁造谣的事情摆到了台面上,推波助澜真的火了起来。
本来两家互相诋毁,已经难看到不忍直视的地步,媒体这个时候不站出来”理中客“,反而推波助澜,这难道不是一种为了流量不惜代价的更大的恶么?简直没有比这更让人绝望的了。
想到有一家专门报道创业者的媒体,不仅报道创业者为了成功剪断电线还报道创业者为了成功盗窃他人账户密码,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报道并不是讽刺,而是一种对创业者的...称赞...
曾经有记者向我感慨,互联网招聘行业就那么小,谁都赚不到钱,那么多家一起争抢,竟然还彼此黑到下作的地步,这都为了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套逻辑严密的生产线呢,企业互相攻击制造话题获得资本市场估值,受众无处安放的情绪得以排遣,媒体收获了十万加,三方皆大欢喜。
实际上,除了一地鸡毛,消费着看客情绪的十万加文章,还能留下什么?
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大家都是垃圾。
网友评论
终于知道有些大公司被友商骂的要死,却一直不吭声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