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哲思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作者: 打望公 | 来源:发表于2019-12-12 19:52 被阅读0次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夜的苏州闹市街头发生了“不好”的事:一汉服女孩精神失常,(据说是为情所困,)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脱衣裸舞。结果引来上千人围观,起哄看热闹,把主干道也堵得水泄不通。据说有好心人想给女孩披上衣服,还被责怪多管闲事;还有在网上叫卖相关视频的……然后看到了这样的文章:《“深夜十点,我的裸体被千人围观”:人性,永远经不起试探》。

其文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一八年的甘肃女孩跳楼围观事件。当时围观群众等得不耐烦了——“怎么还不跳?”——后来那花季少女就真跳了…从围观裸体到围观自杀,无疑是人性的恶的升级。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然后不出意外地又看到如下感慨和评论:“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还有自我检讨:“人最不是东西,当然也包括你我”,“人之初,性本恶。靠教养和知识来压制自己的恶而已”;也不乏理论反思,如“最后一根稻草”或“雪崩论”:“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不过也有“心硬”的说法:“磨磨唧唧…别人劝你跳你不跳…耗着消防员时间耐心和国家的人力物力…小小的失恋都跳楼…估计满大街的人全跳了…博眼球!活该。”当然总体上还是同情的居多,而对围观者表示批评。此文反响良好,几天内跟帖即达三百余条。

其实在信息时代自杀甚至自杀式袭击都不稀奇。美国每年有成百上千人开枪自杀,911自杀袭击事件更是举世闻名,而精神失常后公开裸体的情况全世界也不少见。但成百上千人围观裸体、自杀现象的确当今世所罕见——群体性的“不正常”,很“不好”、“不对”嘛。这说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不足,连传统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失效了。毕竟现在我们发展势头良好,而事发地苏州更非穷乡僻壤嘛…这事应该值得深究。

所以我也有跟帖,算是对上述所有看法、评论的再评论:“很遗憾——没有人意识到这种不“好”其实是因为不“真”。因此这种“不好”的事在我们这里还会不断发生……其实,仅仅从所谓人性、道德层面来分析是不够的,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这类人性剖析与反思文章不少,因为人性的丑陋和阴暗面的曝光从来就不少,何况我们用几十年走过了人家几百年走过的路,问题矛盾肯定也少不了…所以这类文章你多半见过,将来也还会看到。反正大都离不开“人性”、“道德”、“理性”之类;反正既有人表示“很难受”或“很感动”,但也有人认为是“鸡汤文”,不以为然。就是说文笔流畅而内容空洞,除煽情外乏善可陈或于事无补……

上述文章就算一例。

我的依据何在?何谓鸡汤文?简言之啥叫“空洞”呢?其实从“历史文化”、“思维方式”及“价值观”来看问题即可。这不仅是因为“人性”、“道德”之类说得太多人们变得熟视无睹,“边际效应”递减,更因为所谓“人性道德”本来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与价值观,而不是反过来。鸡汤文恰恰很少涉及这些……

欢迎鉴赏分享。但希望你不嫌麻烦,篇幅稍长。因为我是认“真”的,而认什么“真”往往是一件麻烦事嘛。

一 “真”是“好”的支撑

关键词就是“真”、“好”二字。这两个字明确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妨从裸体、自杀本身说起——这裸体、自杀的后面多半有委屈,有冤情嘛。啥叫冤情?不就是“好”没有得到“真”的支撑或校正,最终一个“假”字得逞了吗?

冤假错案哪里都有,古今中外皆然。我们古代有窦娥冤,现代美国也有里根遇刺案——里根总统遇刺后刺客被无罪释放。因为刺客家里有钱,官司打赢了;不久前还有美国外交官夫人在英国撞死人后跑回美国,等等……反正你认的“真”对人家对方来说“不好”,所以人家就不认……

更有甚者,你的财、色或其它权益有人认为太“好”了,因此要“打它的主意”——想方设法,巧取豪夺嘛…于是你的“好”得不到“真”的支撑,你就“好”不下去——活不下去…有人就“走极端”了……

是“不真导致了不好”,“假”战胜了“真”才叫“不好”,而非“不好就是不好”——严格说“好”字不能评价、衡量“好”自己,不能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理由,道理说不通嘛——那叫自弹自唱。而鸡汤文恰恰就是围绕“好不好”做文章的,“真不真”则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实际上远不止写文章,我们的“好”字经常自弹自唱、自圆其说,仿佛雌雄同体,可自我繁殖似的……

二 “真”与“好”厚此薄彼

有迹象表明,中国人特别喜欢“好”而非“真”,我们的认“真”水平相对有限,因此我们的“好”相对缺乏“真”的支撑,难免出现种种问题和矛盾。问题矛盾永远也不会消失,但总有个水平高低、档次的区别嘛……就在本文草稿之际又看到两条消息,即可作为初步的佐证。

一是《无锡上跨桥侧翻官方“龟速发布”遭质疑 ,记者现场采访被“清”》,我的评论看法就是“真”、“好”二字:“我们的媒体喉舌是不认 什么 真 滴。认啥?怎么 好 嘛——这并非特例,而是常态,是中国特色,中国人大都如此…”

无疑新闻届是最讲究认“真”,即最强调事实与真相的。从对新闻媒体、记者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我们更关心的到底是“好不好”,还是“真不真”。目前开放多了,我们肯定比朝鲜更认“真”,但比某些国家又有点不如,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啥都怕比嘛。

当然这是指对待认“真”的人和事物的态度。那么我们的记者、媒体这些最该认“真”的人本身又如何呢?我冤枉他们没有?

再看第二条:【中国最能忽悠的节目,把观众当弱智!如今停播,观众还不舍得?】是说央视知名栏目《走近科学》……

我的跟帖也是一以贯之:“我们就是 怎么派 的,关心的是 怎么 啦,而不是 什么、为什么——即使有 什么 ,也不过是 怎么 的铺垫而已……

事实上岂止记者与电视栏目,现在我们还有专家、学者考察论证英语是否源于中国、英文是不是象形文字(跟汉字一样),甚至英国也很可能源于中国呢——他们到底是在认“真”?还是在认“好”?原来了不得的日不落帝国也是我们的后裔,太“好”了,“真好”——我们的“真”不过是“好”的附属物、修饰语。我们几乎从不反过来说“好真”嘛。对“真、好”二字我们明显厚此薄彼……

我们特别喜欢一个“好”字:“很好”、“美好”、“太好了”、“好极了”、“好上加好”…还有“他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连我们唱的也是《越来越好》,还要“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歌曲《恭喜发财》)…再看墙上的标语口号,有几个不是指向目标或结果之“好”的?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而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好”还没完没了……

当然也包括“好”的反面即“不好”。现在我们这里既有很多人很喜欢“点赞”,随时准备“反手一个赞”,但也有很多人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成天这“不好”、那“不对”的:杨振宁“老牛吃嫩草”了,袁隆平“对豪车感兴趣”了,易中天也在“刷存在感”了。这易某人到处登台亮相,抛头露面——不就是“刷存在感”?名人如此,普通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了……

反正现在任何人,Ta是干“什么”的、是个“什么人”无所谓;但是一旦他“怎么”了,那就不得了,就有“好”果子吃了。连我吃个早饭也有人认为有“不好”、“不对”之处:“你怎么吃咸菜?有啥好吃的?——我只吃榨菜”,“你剥鸡蛋的动作怎么那么慢——不用太仔细,留点皮怕啥?”你可以想象批评者的轻蔑和不屑,毫不担心我的胃口也可能因此而“不好”…我们的“好坏是非”对家里人也是一视同仁,不会放过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实在没说的了,就把“将军枯骨”跟“戏子家事”挂钩,或把科学家的收入跟明星比较一番…好像不说个“好坏是非对错”、“高低优劣善恶”,我们的日子就没法过似的……

同时请注意一个关键的历史文化事实:我们的“真”大多是引进、“拿来主义”的。远不止“什么”公理定律、科学规律、真理及真善美的说法,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甚至连“真假有无”的游戏(如《天黑请闭眼》、《狼人杀》、押金花捉鸡)等等,也大都是舶来品嘛……

请注意,尽管中国人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但实际上我们的“认真”根本就不认“什么”“真”——无关真相与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态度;“认真”翻译成英语其实就是“仔细”(careful)、“小心”或“努力”之类的意思……

现在你觉得我们更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真”还是“怎么”“好”?我们的认“真”会不会是一件麻烦事?我们的“不好”、“不对”,例如围观裸体与自杀会不会与之有关呢?

有必要琢磨下这“真”、“好”二字了。

三 “真”、“好”考略

其实一个“好”字即“好坏是非对错”就是人类最初和最基本的价值观;而“真”即“真假有无”是后来者,是“好”字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辈的……

须知早期人类若没找“好”水源或选“对”狩猎目标,或晚上的藏身之处找“错”了,或任何计划有不“是”之处…那很可能就意味着死亡——“好坏、是非、对错”曾直接关乎人的生存、生死,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微信搜索另一作文《你认“真”吗?那么准备道歉吧》)……

说到底,一个“好”字本质上关乎生存,关乎目标或结果。如果不是直接或间接涉及人的生存,不涉及人的某种目标或结果,根本无所谓“好不好”、“对不对”、“错没有”或“更好”……

“真”是存在,“真假有无”是“中性”的存在——正因为“中性”所以才稳定性高,可以作为支撑的基础或评价、校正的参照嘛……

既然“好坏是非对错”关乎生存,人们关心生存之“好”何“错”之有?谁不想活得“好”或“更好”?…一个“好”字为人们的行为、思维提供了基本的指南和标准——离开了“好坏是非对错”、“高低优劣善恶”日子还“真”没法过,会一团糟呢…——这“好”字应该也有资格自弹自唱,似乎还没有比它更有资格的了……

但另一方面,“好”字又太不稳定,相对性太强。光靠一个“好”字而缺乏“真”的支撑、校正,人类一定走不到今天。你说“好”他说“不好”的情况太多了。随便举两例。

例如“甜的”、“饱的”和“动物脂肪”对原始人和小青年来说是“好的”,但是对现代老年人而言就未必。那很可能意味着不健康饮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呢……

又如我挤公交车。没上车的时候我说:“尽量挤一挤,都赶时间呢”。但上车之后我就反过来了:“太挤了,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挤”跟“不挤”都是“好的”、“对的”,但纯粹就是“我的”——“好”字明显偏于主观和感性

但“真”不一样。我公交车上、车下说过相互矛盾的话这一事实是“真”的,无法否认的…所以第二句话其实我是在第二辆车上说的,同一辆车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这就是“真”对“好”的支撑和校正嘛……

更重要的是动物脂肪、高血压与糖尿病这些说法本身(不论“好”、“不好”)是如何产生、如何判定的?说到底不就是靠认“真”吗?…而“好与坏”、“是与非”、“对与错”的矛盾转换,其后不也是一个“真”字在起作用吗?然后才有“歪打正着”、“物极必反”、“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可能嘛……

“真”字更深刻,“真”是原因理由——“真”偏于客观、理性嘛。

关键是“真”、“好”二字(或“什么”与“怎么”)有矛盾,因为存在与生存之间就有矛盾嘛。你看,事实真相、客观规律、真理都是“真的”,细菌病毒、艾滋病、高血压、原子弹、死亡也都是“真”的…——“真的”也未必就是“好的”,尽管往往“不真导致了不好”……认“真”当然是一件麻烦事。

而且“真”与“好”的矛盾(统一)是永恒的,因为生存与存在之间的矛盾(统一)是永恒的嘛。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螺旋上升,永无止境…无非就看处在哪种水平、档次或阶段,就看是否稳定、平衡而已……

这围观裸体、自杀应该算有点失衡了吧……

四 多样性或思维定势

“真”、“好”二字就是两种最基础的价值观。而我们对两者的态度大不相同,明显厚此薄彼。反正阿基米德发现“什么”浮力定律之类的兴奋狂喜在我们古代从来就没有过,而人家认“什么”“真”甚至死了人的,而且是接二连三:无理数(据说是根号二)的发现者、苏格拉底、布鲁诺…而我们为“忠孝仁义”、“食色财气”等倒是死人无数,但为“真”字而死的——你找一个出来看看……

我们的思维想法明显是另外的路数。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有明确的不认“真”理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嘛。连“有什么”都不管,还问“是什么”、“为什么”吗?还认“什么”“真”?还追问“什么”客观存在、原因理由与真实真相?…——那就追求生存、目标结果“怎么”“好”吧。我们其实是“怎么派”的…既不认“真”也不求“好”——既不追问“什么”存在也不追求“怎么”生存——那还算“什么”人?

然而当我们“不语怪力乱神”的时候,有的民族恰恰就在亲近大自然,研究“什么”是“真”的——以向“什么”神接近,或证明神的伟大嘛(其中以古希腊为最)……现在看来,恰恰是“怪力乱神”在人类认“什么”“真”的过程中起到了某种桥梁或过渡的作用……相对而言西方人是“什么派”的,即相对最喜欢和擅长认“什么”“真”……

还不只“子不语”,还有“天道远,人道近”,“天人合一”之类说法——都是相对不那么关注自然的。所谓“天”相当程度上不就是自然的化身吗?…而认识自然无疑是人类认“什么”“真”的基础课。“子不语”等表明,这基础课我们其实是有“缺课”的…所以后来我们的“什么”“真”大都是引进、“拿来”的……

事实就是,尽管我们也发现了些“什么”“真”,如勾股定理、太阳黑子、九章算术等等,但总体上我们的“什么”发现不算太多,我们更擅长的其实是“怎么”发明创造。我们有长城、都江堰、赵州桥…大都是些“务实”,跟生存目标即活得“怎么”“好”紧密相关的;包括“四大发明”也如此,“什么”原理、真相——一个“真”字——其实是不清不楚的……所以后来我们的火药被人家发扬光大,然后反戈一击……

又如中医也很典型。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中医确实能治病,有时甚至有奇效,但是西学东渐以来中医是且战且退,终于变成“传统医学”、“替代医学”,“治未病”去了——说到底不就是输在一个“真”字——原理、真相上吗?反正中医的“心”不是“什么”“心”,“肝”也不是“什么”“肝”…更不用说“气血”、“阴阳五行”之类了……

又如“中国人数学好不好”的问题。反正“中式找零”闻名天下…其实我们更擅长的是“加减乘除的简单心算”而非“数学研究”。多数西方人的确心算“不好”,但人家诺贝尔数学奖(远不止数学)就是另一回事嘛……说到底不也是“真”、“好”之别?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我们更习惯和擅长的是追求生存、目标结果,而非追问存在与原理真相。人家更认“真”嘛…换句话说,我们的“好”相对缺乏“真”的支撑,且至少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

没有人完全不认“什么”“真”,也没有人一点不想“怎么”“好”,但是人类历史文化表明:这种思维想法的倾向性、差异性其实是很明显的——甚至是难以改变的,如西方人的数学心算,当然反过来我们也一样。

总之“真好论”(或“两么说”)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

“好”——生存,“真”——存在;“好”字偏于“追求”目标结果,通过主观努力,对人自身潜能的挖掘、调整来应对生存挑战,发挥“主观能动性”嘛;而“真”偏于“追问”原因理由、规律与存在,代表对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的认识把握……简单说你做一件事的出发点要么因为“什么”,要么为了“怎么”,或两者的综合——还有啥别的?……“什么”存在与“怎么”生存——你的智慧、思维想法还有超越这“真”、“好”二字的?

啥叫“思维定势”?“真”、“好”二字就是最大的“思维定势”。毕竟人脑不同于电脑,可以一心二用甚至三用、四用。连小问题人们都会丢三落四、顾此失彼,更何况大问题?生存与存在——“好”与“真”不就是“大问题”?而这“思维定势”的最高境界不叫“定势”,就叫“文明的多样性”了……

所以我们打仗、市场竞争都很厉害——这些思维不就是指向目标结果、“怎么”“好”吗?…须知少了“什么”的干扰,轻装上阵,我们甚至曾领跑世界文明——“好”了上千年呢……我们没有“什么”浮力定律,但是我们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甚至郑和无敌舰队下西洋……专注才是基本的生存之道嘛。我们“怎么”得特别明确和坚定……

我们是正宗“怎么派”的。这么说吧,假设若干年后我们得了若干诺贝尔奖,你说我们会更多因为发现了“什么”“真”而激动?还是因为“怎么”“好”了而自豪呢?我想每个正宗中国人都应该清楚答案:“争的就是一口气”——“怎么”把人家比下去嘛…这就是说即使有“什么”存在之“真”,我们也会看成“怎么”生存之“好”。

所以——

“怎么”了?——某科技领域西方人被中国人反超,被我们“啪啪打脸”了…“怎么”了?——印度人不自量力,太可笑了……

所以杨振宁、袁隆平也“怎么”了……“怎么”啦?——“记者现场采访被清”了,《走近科学》也“把观众当弱智”了……

所以,“怎么”了?——有人自杀了,有人裸体了——快来看呀……

现在我们关注的除了某时某地某人“怎么”了以外,“什么”“真”即“真假有无”与原因理由的比重有多少?

说到底人“怎么”看待大自然也就“怎么”看待人自身——我们看待大自然是不太认“什么”“真”的,看待人不也一样?相当程度上人至今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认识自然不就是认识人自身?而对裸体、自杀包括围观裸体自杀的认识说到底不就是对人自身的认识吗?

五 什么误区:理性

无疑,生存第一、生存本能本身就是一种眼光、一种视角,或者说标准砝码、有色眼镜,可以用来衡量和看待与人有关的一切——谁都难免有色眼镜,但还有比存在与生存更大的有色眼镜?或者说“思维底层操作系统”?“思维定势”或“惯性”?……

所以有理由怀疑:近代以来我们把人家的“什么”“拿来”的时候,到底是当成“好东西”还是“真东西”引进、“拿来”的?这就像土特产,很多土特产出了原产地就要变味儿嘛。钱钟书也说过:“所有一切国外好的东西,一经传入中国,没有一个不走样。”

这里就说说“什么”理性,我们现在那些道德批判与人性反思文章中常见的一个“大词”、一个基础概念——那也是人家琢磨、打磨了两千年左右的“什么”土特产嘛……

西方的所谓理性主要就是认“什么”“真”的,就是指对自然、对真理的认识探索。

所谓理性无非与感性相对应,就是说:有些真实存在(如几何原理、浮力定律、地球围绕太阳转等等)是人的感性、感觉认识不到的,要靠推理才行……“理性”的“理”就是“道理”、“推理”(英语叫reason或rationality),就是追问“什么”存在、真相与原因理由的意思嘛。

百度解释说:“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怀疑”不就是准备追问“什么”、“为什么”,即准备认“什么”“真”吗?“否定”更是如此——不说原因理由就否定对方?那也叫否定?那叫蛮不讲理嘛……更关键是这理性“否定”、“怀疑”的对象是啥?不就是感性思维及其认识成果、结论吗?——这也就是“真”对“好”的校正、评估嘛……

麻烦的是,西方人后来的确在他们的理性中加入了目标结果、生存“怎么”“好”的成分。但时间可以说相当晚,似乎要从文艺复兴算起了。因此意义也是另一回事了。

人们总结说:文艺复兴是“人被发现的时代”,其实就是人类再次认识、发现了“人”自己。啥意思啊?就是说:之前他们更关注人以外的“什么”“真”,如“什么”真理、“什么”上帝——人本身也是上帝弄出来的嘛;之后西方人才又重新认“人”——也才重新追求“怎么”“好”嘛……

但请注意,此刻他们已经认过很多的“什么”“真”——已经有“先真后好”、由“真”到“好”的意思,已经是思维认识的又一次循环上升了。或者说感性认识之“好”的前面已经装上“什么”“真”思维系统的“过滤网”了……

康德的名言从“头上的星空”到“心中的道德定律”,不就明显有由自然到社会、由“真”到“好”的意思吗?康德还宣布:人本身就是目的,不可把人当作手段和工具——追求生存之“好”的意思就更明确了。再后来,尼采也宣布“上帝已死”,而马克思也表示要“为人类而工作”了……但你说他们认人、认“好”的时间(跟“子不语”相比)有多晚?

但无疑两者都强调对人的关注,都是对人生存“怎么”“好”的肯定,的确很容易混淆,容易误解、“走样”或“变味”——就差一个“真”字嘛……

“好”了。绕了一大圈——从历史文化、思维和价值观的角度看问题——现在可以谈谈那“围观裸体”文章的理性问题了。

先说那“磨磨唧唧”、“活该”的跟帖。很明显,Ta认为“好的”、“对的”就应该去做,“不好”、“不对”就不做,否则就是不智。我也部分同意。但问题是:Ta自己做到了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几人真正做到了?说这话的刘备不也教出了个“扶不起的阿斗”吗?承认吧——你我明知道自己有诸多“不好”、“不对”:抽烟喝酒,打牌赌博,晚睡晚起不锻炼,意志不坚剁手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然后你就变“好”了?“坏”习惯都不见了?那岂不是圣人遍地了?不见得嘛……目标结果思维、追求生存之“好”绝非最高智慧,更非全部智慧……

很明显这位评论者就是用“好坏是非对错”来说话的,没有深入追问问题现象后面的“什么”原因、真相,没有用存在之“真”来支撑、校正或评估生存之“好”,就是典型的“真”“好”不分、“以好代真”,认“好”不认“真”——“蛮不讲理”嘛……

其它几乎所有跟帖评论也差不多——各种说法看似五花八门,颇具多元化、多样性,其实大都没有跳出目标结果——“好坏是非对错”的框框,“什么”“真”的“思维底层操作系统”几乎处于关闭状态……

包括这《围观裸体》文章本身也一样。其题目(你不妨再看看?)就是个典型的“标题党”——“标题党”不就是某时某地某人“怎么”了?而把“什么”原因理由、存在与真相当作附属物、装饰品嘛。对问题的分析少了一半“真”的内容,当然就有些“空洞”了。尽管其文提到了“理性”,然而看不出其“理性”中有多少认“真”的成分,强调的无非就是“对不对”、“好不好”——我们传统的“劝世文”不正是如此吗?

难怪有人对所谓“标题党”跟“鸡汤文”(似乎还有所谓“道德婊”)嗤之以鼻——谜底就在这里:生存等于存在,目标结果就是原因理由,追求代替追问——“好的”就是“真的”。所以它们往往亲密无间,如影随形……

所以尽管我们这类人性反思文章不少,有时还关注者众多,反响共鸣良好,但其实经常收效甚微、无果而终或“走样”、“走偏”——前几年轰轰烈烈的所谓“围观(改变)中国”不就变成“围观裸体”、“围观自杀”了吗?……

六 认真是个麻烦事

但劝世文、鸡汤文绝非一无是处。尽管认“真”水平不足,偏于感性而非理性,但至少它以我们习惯的方式暴露了问题——指出有“不好”、“不对”之处嘛。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事实上这份批评“不好”鸡汤还受到了这样的谴责和抗议:“你这些例子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人性在你眼里就真得那么丑恶吗?…你们这种患有严重心理阴暗病的作者能看到人性的善良无私,光明正大吗?”看,我们还有人根本就不相信事实,不承认有问题。尽管这种“真假有无”网上一查便知。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显然“怎么派”还缺乏“什么派”的基本常识——人家中学生就要区分“什么”事实与意见了。

但更重要的是此刻“真”与“好”的矛盾性、“怎么派”思维想法的本质暴露无遗:除非有利于目标结果、生存“怎么”“好”,否则“什么”都是多余,都算干扰,哪怕只是简单的事实之“真”。

因为是“不好”的,所以就是“不真”的——“好的才是真的”,“真”不过是“好”的婢女、附属物而已。这让我想起根号二、布鲁诺的遭遇…想当年我高考之际,连美女也不敢多看一眼,也是干扰——罪过呢……

“怎么派”坚信:“不好就是不好”、“不对就是不对”、“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称为“是非分明”、“光明正大”,自以为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邪不胜正”嘛……

其实“不好就是不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等于说:“好坏是非对错”完全可以自己支撑、校正自己,自己评估、衡量自己。这不只是像“雌雄同体”的另类,更像是“一个人可以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一样——荒唐可笑,说不通嘛。连“真假有无”都没有,谈何“好坏是非”?无视存在谈何生存?——连称也没有如何比较轻重?尺也没有如何清楚长短?

所以“怎么派”往往同时又是“感觉派”。他们“觉得”无需尺也可以清楚长短,无需称也可以比较轻重——凭感觉、经验、估计嘛——他们还特别推崇“一抓准”呢(如卖糖果)…事实上“怎么派”的常用判断语就是“我觉得”、“我感觉”、“不明觉厉”、“反正我相信”之类嘛…说到底“我”就是标准——“什么”事实证据、逻辑推理都属多余……

事实表明,尽管本质上人类都是“怎么派”的——谁不想“怎么”“好”,但无疑有些人“怎么”得更彻底、更纯粹。

难怪达尔文认为:人类与动物心理能力的差异是程度上的,而非本质上的。而孟子也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嘛……

什么?有色眼镜?谁不带有色眼镜?就是我们说的“视角”、“立场”、“出发点”之类嘛——你更习惯带“好”眼镜还是“真”眼镜,更关键是你自己清楚吗?……

难怪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理性”是“善良”的基础、前提,不就是用存在之“真”支撑校正生存之“好”吗?其实“两么说”更简单:“什么”都不懂还想“怎么”?或:不认“真”还想“好”?……

但话说回来,生存第一、生存本能嘛,谁不想活得“怎么”“好”或“更好”?

远不止普通百姓,我们的公知、知识份子也一样。那些劝世文、鸡汤文、标题党、不认“真”的电视栏目、考证英国源于中国等等都是证据,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好坏公”、“是非婆”…尽管我们多数知识份子对“考证英国源于中国”之类也不以为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明确了“真”、“好”二字的关系和价值意义…钱钟书老先生说的也是:“一切国外‘好’的东西”嘛……

须知两千多年来我们的传统知识份子既没有为一个“真”字而送命,也没有为一个“真”字而赢得美人芳心——看过那充满异国风情的矿泉水广告吗?人家是因为“数学好”——“什么”存在之“真”而抱得美人归的,而我们是因为文章写得“好”…中西方连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传说也有“真”、“好”之别……

而且苏格拉底之死还意味深长。他不是科学家。人们说他的死纯粹就是自找的——他逮住一个人就问人家一连串的“什么”、“为什么”,结果把很多人都得罪了…其实他无非就是把认识自然的那一套思维移植到对人、对人的社会的认识上来了。西方人称为“什么”“天上人间”嘛……两千多年来西方的路子有“先真后好”的味道。

而我们相对缺乏由自然到社会、先“真”后“好”的移植经历,深度、广度都相对不够嘛……

当然知识份子毕竟不同于常人,肯定“什么”要想得多些,而“什么”想多了自然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怀疑。所以我们这里还有很多“怀疑派”。但怀疑毕竟只是追问的开始,怀疑并不等于也不能替代追问本身…而且我们的“怀疑派”怀疑的到底是生存之“好”还是存在之“真”——这本身也相当值得怀疑……

“只有活着是硬道理…活得长长久久高高兴兴,是硬硬硬硬硬道理,其他全他妈扯淡!什么狗屁精神!”前不久我们一位真正了不起的科学家(汪某,王石正给他打工)就是这样谈自己的人生感悟的…你说,对于苏格拉底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此公会不会不以为然呢?……

诸多迹象表明,我们的知识份子其实也是为了求“好”才去求“真”,为了追求“怎么”生存才去追问“什么”存在的,而不是因为存在与“真”字本身——那是“什么派”的路数…但这跟布衣、草莽何异?而其影响、后果就更不用说了……

但理性不应该更多跟“真”而非“好”字在一起吗?连“真、好”都不分,还奢谈“什么”理性、“什么”常识或启蒙呢?——现在我们好些公知、知识份子不是开口“理性”,闭口“启蒙”、“常识”吗?

总之,尽管认“什么”“真”、追问原因理由真实真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麻烦事,但对中国人尤其如此。尽管我们也说:“凡事多问几个‘什么’、‘为什么’”,但实际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思维当然离不开现实。除了至少两千多年的(至少相对的)不认“真”,糟糕的近代史无疑也强化了我们的求“好”思维。近代以来我们的日子过得很“不好”。先是“落后挨打”,后是“封锁、禁运、制裁”…越是“不好”就越想“怎么”“好”嘛…其实我们的对外解答非常清楚明白:“生存权、发展权”——尽管我们发展良好,但还有几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呢……

或者说,近代以来我们相当程度上是跟随者、学习者——对跟随学习者而言,一个“好”字清楚明白地就在前方嘛……

从更大的角度说,我们承认科学是认“真”的,而我们两千多年来没有发展出科学——难道失去的就仅仅是“什么”科学吗?跟科学一同失去的其实是我们认“什么”“真”,即追问“什么”、“为什么”的习惯和擅长……

实际上你只需稍加留意任何网络评论、留言就不难发现:以追求代替追问、目标结果代替原因理由、以“好”代“真”、认“好”不认“真”的思维(价值思维)几乎到处都是…例如当它延伸到银幕上,各种神剧、手撕鬼子的故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须知我们的“真”字地位本来就不算高,多作修饰语,而非实词。远不止“真好”与“好真”或“认真”,又如“真实”——若不加个“实”字还不能表情达意,而“真”反倒像客人而非主人、主体…而人家的“真”(truth)既指“真话”,又指“真相”,甚至“真理”——份量重得多……

所以我们至今还有“什么”四大发明的争议,或对中医、中式找零沾沾自喜;或某位学者被低估了,而另一位大师又名不符实;还有马云跟马化腾、特斯拉与爱迪生谁更厉害等等…但这些到底是在认“真”、较“真”?还是现代版的《说唐》、《封神榜》?

我们这里现在还有“什么”武林打假,人家早就不是问题了嘛…又如最近的“李田田”事件,不就是一位乡村女教师想说点“什么”“真”话吗?——我们的“假”字相当猖獗,经常得逞嘛。我们收到一张百元大钞也往往要多看几眼……

现在我们这里连办假证的也在宣称“诚信第一”,纪委书记“贪腐”“落马”的也不少,但同时guanyuan公bu财产的“什么”阳光法案还是遥遥无期……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但与此同时,我们这里还有“美国空气是否香甜”的争议,不就是几十年前“外国月亮圆不圆”的翻版吗?是否“真的”“香”或“圆”都无所谓,关键是这种态度本身就“不对”、“不好”嘛……

多年前我们一位体育主持人不也是因为“怎么”“不好”、“不对”而下课的吗?

反正,对“真”、“好”二字我们明显厚此薄彼…只要一“认真”,我们往往就跑到“怎么”“好”去了……

你说,认“什么”“真”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是件麻烦事?……

总之,“不好”的后面多半隐藏着大大小小、若有似无、有意无意的“不真”。如果不能尽量接近真相,种种“不好”的事多半还会发生…围观裸体或自杀不过是极端表现之一而已……

总之,“好的”不等于就是“真的”。连“大家好”也未必就是“真的好”,有“真”充分支撑的“好”才是。否则你就是“好”一千年也不算数——中医的教训不就很深刻吗?…那些有意无意、明示暗示“好的就是真的”的家伙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傻子,或是二合一——雌雄同体……

…也不知“真好论”(或“两么说”)把这围观裸体现象后面“更深刻的原因”说清楚没有。但“什么”叫鸡汤文、标题党或道德婊之类应该有人明白些了……

相关文章

  • 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夜的苏州闹市街头发生了“不好”的事:一汉服女孩精神失常,(据说是为情所困,)居然在众目睽睽之...

  • 悟道

    <兼论创业〉 近几年里,在网上常读到自媒体发表的一些鸡汤文,这些鸡汤文从严格意义上说都多半是劝人向上的进步的,可谓...

  • 每日,三省—第17日

    读来不少鸡汤文,我们所谓的“坚持下去”是毒鸡汤?真鸡汤? 01,配图:) 从微信有了那个记录步数的功能以后,我又不...

  • 我那个每日必读的文档

    以前我觉得鸡汤文没用,那是因为我只看鸡汤文,后来我开始看专业的东西,枯燥了我再看鸡汤文,发现鸡汤文这东西,嗨,还真...

  • 职业人生

    拖着这个题目不写有多半年了,因为我实在不能理直气壮的狡辩说“不努力是对的”。但是今天无意中又读了几遍鸡汤文,让我很...

  • 谈鸡汤文

    我现在在深刻的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菜鸟,作为一朵温室里的花朵,轻轻松松十几年没病没灾,人生仿佛一路...

  • 坐拥当下

    很多人,都喜欢听心灵鸡汤,因为鸡汤的根基,是来自母亲世界的安抚,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而理性的父亲思维,更多的代表真...

  • 一碗心灵鸡汤的诞生

    樟木朋友留言:请告诉我,怎样写一篇鸡汤文?我要用它打动女友。 我回信,你女友够蠢吗?要真鸡汤文还是心灵鸡汤文? 有...

  • 沉住气,吃硬饭

    人,重要还是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静下心。鸡汤什么不鸡汤的,都是后话,自己活得坦荡,不易,何来真洒脱。

  • 也谈鸡汤文

    朕出恭浏览朋友圈顿悟:有三类人最爱发鸡汤,首为销售业同学,次为培训业同学,再为某些领导; 大多是自已认同然后真诚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不“好”了,多半还是因为不“真”——兼谈鸡汤文的理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nt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