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首要之务,我要看见
本课「首要之务,我要看见」和下一课「首要之务,我要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万物」,可谓相辅相成,将我们的学习过程推进一大步,而且再次回到「动机」这一主题。凡是身为老师都知道,他们最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的特质,莫过于学习的渴望,缺少这一动机,教室根本就形同虚设。同理,病患若没有改变的愿心,治疗师必然爱莫能助。因此,奇迹学员必须真心想要学习,否则世上再好的老师也一筹莫展。我们愿意向耶稣学习,只因他的教诲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为了达此目的,耶稣首先得先让我们认清自己活得并不快乐。他在《正文》「快乐的学徒」那一节里,一开始就委婉地道出这一前提:
圣灵需要快乐的学徒,祂才能透过他们快乐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死心塌地甘愿受苦的你,首先得认清自己确实活得很不快乐才行。由于你已把受苦视为一种乐事,圣灵只好用苦乐的对比来开导你。你已经分不清苦乐之别,才会卯尽全力去学永远也不可能学会的事,甚至相信唯有学会这本事,才有快乐的一天。(T-14.II.1:1-4)
现在,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
(1:1-4)今天的观念强调的不只是「决心」而已。它将慧见置于你的一切渴望之上。你在操练这一观念时,可能会有所迟疑,因为你担心自己也许言不由衷。没有关系。
耶稣并不指望我们能够真心说出今天的主题。试想,真正能够放弃判断而选择慧见的人,必已下定决心不再追逐特殊性了;然而,这对小我而言,简直是束手待毙。小我会百般劝阻我们:「要是没有特殊性来帮忙抵制内在的空虚和匮乏,我们只能任由无情世界摆布,而且死无葬身之地。」
(1:5)这观念迟早会变得真实无比,今天的练习目的只是把这个时刻拉近一点而已。
在整部课程里,耶稣一再声明,学习这门功课需要一段过程,这里也是如此。因此,他并不指望我们立即放下小我而与他携手同行,但我们至少得看清自己的选择所引发的后果,才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朝哪个方向迈进。
(2:1)当你说「首要之务,我要看见」时,你很可能相信自己必须付出某种代价。
关于「付出代价」或「牺牲」这个主题,我们日后还会进一步深入探讨,此处先简略提一下。对小我而言,倘若用基督的慧见来看待万事万物,就得牺牲自己的个体身份,而这个个体身份建立于分别、判断、恐惧及仇恨之上。我们若想生存,不是得牺牲幸福与欲乐为过去赎罪,就是要别人为我们的幸福与平安付出代价。不论前者或后者,都避免不了有人赢有人输的局面,再度反映出小我的非此即彼的运作原则。下一段则是圣灵针对牺牲观念所作的答复:
(2:2-5)如果你会为这种义无反顾的语气感到不安,不妨再加上一句话:
慧见从不要求任何代价。
如果害怕失落的忧虑仍挥之不去,再加上一句:
它只会带来祝福。
耶稣这段话其实是在驱策我们,从早到晚尽可能随时记得当天的功课,激发自己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此,我又得重复提醒一下,忘了练习,并非罪过;相反的,「忘记」本身其实正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自己的最佳线索。凡是真正有心学习这部课程的人,首先必须明白自己是多么不想学它。这种抵制心态,说到究竟,就是害怕失落自己。若不先行化解这种心态,我们是永远学不会这部课程的;而化解的第一步就是清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唯有真正面对问题,才有跨越障碍的机会。
(3)若要达到最大的成效,必须再三复诵今天的观念。至少每半小时练习一次,多多益善。甚至可以每十五或每二十分钟复诵一次。最好你能定时复诵这一观念,从一早醒来或醒后不久就开始练习,一天之中,试着持之以恒。即使在与人交谈,或忙着其他事情时,也不难做到。你仍能暗自复诵这一短句而不打断手中的工作。
耶稣很清楚我们的能耐,因此讲得十分委婉。他一边激发我们的学习动机,建议练习的次数多多益善,一边又安抚我们,即使心生抗拒,也无需内疚。他说:
(4:1-5)真正的问题是,你会多常记得练习?你有多希望这一观念成真?只要答复了其一,就已答复另一个问题了。你很可能会错过几次练习,也许错过相当多次。不要为此懊恼,只需从那一刻起继续你的进度。
耶稣的意思很清楚,即使忘了,也无需内疚——他好似看准我们会忘记似的。然而,必须留意他话里的重点,每当我们想起自己忘了的那一刻,至少推敲一下忘记的理由,我们便会看出原来自己并不甘心学习这部课程。毫无疑问的,我们心中有一部分仍然想要学习,否则连试都不会试;只不过,我们还有另一部分对于究竟要不要操练下去,抱持强烈的保留态度。
毕竟,我们依旧根深蒂固地认同小我以及那一套分裂判断的思想体系。
(4:6)这一天里,即使只有一次你感觉到了自己复诵时的诚心,我敢保证,你已经为自己省下了几年的功夫。
《正文》提过节省千百年的时间。(T-1.II.6:7)耶稣此处的意思是说,即使今天一整天只有一次练习是诚心的,就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除此之外,我们需要随时谨记在心,线性时间只是一个幻相;虽然如此,只要我们还认定自己活在时空内,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节省时间」的说法。幸好,我们的练习并非仰赖「了解」,而是凭着一颗「小小的愿心」。(T-18.IV.7:5-6)
耶稣将这些观念留待下一课继续发挥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