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语分享】有的人时常羡慕别人的成功,总希望自己也能在短时间内变成一个厉害的人,却忽略了这个过程需要一点一滴慢慢积累。专注、认真去做一件事,时间久了,自然会做出成绩。慢下来,也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不骄不躁地追求自己认定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心无旁骛、坚定向前,哪怕再遥远的目标也可能慢慢实现。
“深读学习,追求理解”
第二章 理解“理解”
摘: 1.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
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我们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的加以应用。
2.理解的可迁移性。
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如果具备真正的能力,那就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甚至有时令人感到困惑的情境中去。对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能力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的、灵活的、流畅的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思:知道是肤浅的,理解是深层的。不知道我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
九上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九下《孔乙己》,两篇文章都设计到一个问题:叙事视角及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我”的口吻来叙述;《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视角来写。
在讲《孔乙己》一文,为解决叙事视角这一问题,我想让学生以迁移或以旧知解决新知。当我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在九上学的哪一篇小说也是小孩子的视角来写的?一学生回答《我的叔叔于勒》,当我追问:你能说一下以第一人称“我”若瑟夫视角来写的好处吗?这下难住了那学生。
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时,缺乏的是让学生理解。不理解就不会迁移,不能以旧知学习新知。我想这也是导致语文课堂乏味无趣的原因吧。
为理解而教,要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追求。
理解离不开思维。正如文章所言:理解面临着对思维的挑战。思维落地,理解就是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