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的某个机构做家教,距离我的住所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教务老师给我安排了一节早上8点的课,一开始我拒绝了。后来在他的再三请求之下,我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只是试讲,我只要胡乱讲讲,家长不同意,以后也就不用去了。然而当我和这个学生简单的接触之后,我决定好好教他。不为其他,只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
那天八点我准时到了,学生却没到。教务老师说“这个学生很叛逆,又迟到了”。我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在想,叛逆,我喜欢,每个人都是在那个叛逆的年龄走过来的吧,只是每个人叛逆的程度不同罢了。
也许,每个正常人听到叛逆这个词时,都会带上有色眼镜看这个少年。无论她做的是好是坏,大人们都会认为她不好。好在我不是正常人,或许还很不正常。我只知道,叛逆,我喜欢。谁的青春,不曾叛逆。高中班主任对我说过的第一句话是“我从来不带着有色眼镜看人”。那天,我感觉她脸上的眼镜是如此鲜艳。
八点十几分的时候,她来了,眼睛对着天花板,叫了我一声老师,然后径直走到座位坐下,掏出手机,拨了电话。“你为什么起这么晚,害我迟到了,你真的很烦。”电话那头只说了几个字,手机就被她挂断了。整个过程,我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微笑着看着她。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到我的表情,或许我希望她看到。
眼前坐着的这个孩子不就是那时候的自己吗。只不过我扮演了母亲当时的角色。每当我发脾气的时候,母亲总是微笑的看着我。如今才发现,把苦笑伪装成微笑,原来那么痛。
我依旧微笑着看着她,依旧没有说话,我在等她的心情平静下来,或许是在等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终于,她说话了,摆弄着手机,问我今天学什么。突然感觉她比那时候的自己强多了,至少还能问出这个问题。我只知道那时候的自己满脑子的问题是,今天该去哪个网吧,今天晚上还回不回家,今天还去不去上课啊。
我依旧微笑着,“我们聊聊天吧”。
她的眉毛跳了一下,把手机放到了一边,抬起头,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疑惑。
可能她感觉到了我的诚意,或者她很喜欢聊天,就开始说个不停了。
她说她喜欢tfboys。
她说她喜欢看小说,经常看到深夜两三点。
她说有个男生喜欢她,但是她不喜欢他。
她说她想学艺术,但是肯定考不上学了。在她告诉我这个想法时,眼里明显是有些沮丧的。然而我却像看到了初升的太阳。对于上学,她表现的不是不屑,而是无能为力的感伤。就像那时候的自己,挣扎着,迷茫着,空想者,绝望着。
她说她爸爸在她不到一岁的时候就死了。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但不是同一个父亲。她说的是如此坦然,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毫不相关。直到回去的路上,我才突然明白。她的坦然不是冷漠,而是未曾得到,不知道失去的痛苦。
一直听她说,我的心渐渐地在滴血。
好在她说,她哥哥很疼她。然而相比于父爱,哥哥对她的爱又能弥补多少。
直到她说累了。我终于可以在不打断她的前提下迫不及待的表达我的想法。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我说。
我有一个朋友,在他上高中之前一直是一个好学生,至少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前几名。然而到了高中,他开始逐渐被外界的环境所干扰;逐渐有了很多心事,却不知道像谁倾诉。直到一次考试的成绩压垮了他,然后不想学习了,直到最后不想上学了。他妈妈很着急,但也无能为力,只能任着他的性子来。他当时也和你一样对他妈妈大吵大叫。他和你一样,虽然不想学习,却依然想象着能够考上大学。
他的妈妈没有放弃,虽然任他胡来,却一直在引导他走回正轨。直到高考完之后,他才想明白,他应该回到学校。于是他去复读。那整整一年,他妈妈陪他在学校门口租房子。每天为他做好早饭,然后骑20多里地电车去上班。下雪了,结冰了,也依旧如此。直到最后,他考上了大学,直到最后,他考上了研究生。
那天,他对我说,他对当时的自己很后悔,对自己的母亲很内疚。他说,直到很久之后他才发现,每当那时的自己取得一点点进步,他的母亲都会笑的很开心。
最后,我对她说,那个朋友就是我自己。
她一脸严肃的看着我,好像没有了刚进教室门时对我的反感。然而她却说,你以前是好学生啊,底子比较好,我就不行了。
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或者是否定她的这种想法,或者再给她讲一些大道里。曾经也叛逆过的我明白,身处叛逆期的人,你说破天她也不会听你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真诚的与她做朋友。
于是我问她,我听你说了这么久,我们应该算朋友了吧。她说算是吧。
“那么你是不是应该替朋友想一想,我是来教课的,你至少得让我讲一会吧”。
让我很欣慰的是,至少她一直抬着头,看着黑板,直到下课,没有动过手机。九点多的时候,她妈妈来给她送饭。我让她吃了再做题。她说我得先做完,然后补充了一句,我妈真的很烦。
我妈真的很烦,那时候的我何尝不是这么想的。或许直到现在,偶尔也会这么想。但是她们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未曾放弃。曾经我不止一次的对朋友说,如果没有我的母亲,世界上会少了一个人,不是他死了,却比死了更可怕。
十点钟,下课的时候,我给她布置了作业,她说她一定好好做。
然而,等我下次再去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做作业,并且依旧迟到了。不同的地方却是,她非常有礼貌的叫了一声老师,然后还算认真的听我讲课。
这已经让我很高兴了。只有经历过她这种叛逆的人才会懂得,想要改变的挣扎。就像那时的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驶回原来的轨道,然后又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才想明白为什么要回来。
可能她从一出生就偏离了轨迹,但我相信,多一些人对她微笑,她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有意义的旅程。哪怕真的考不上学,只要心向阳光,一切终归于美好。
那天,我坐车回来的时候,想起了我许多儿时的小伙伴。想起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中学时光。有些人好像真的没有看到叛逆的痕迹,我想除了本身的性格因素之外,更多的差别还是来自家庭的教育。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单亲的家庭,父母过于严厉的家庭,好像他们的子女或多或少都有些叛逆。相反,父母给予孩子良好教育的家庭,他们一般都走的比较顺畅。
当然,我要替我的家庭解释一下,我的叛逆来自于我自己。或者是父母过于相信我,直到我行驶的速度超过了他们的掌控范围。
因为这个孩子,我思绪万千。
突然想起,去年,英国有一个研究机构报道。他们从49年之前做了一个长期的研究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几十个来自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刚出生的孩子。有些来自上等社会,有些来自中产阶级,有些来自贫民窟。每过七年,他们会写一份调查报告。最终的结果是上等社会的孩子依旧身处英国乃至世界的各个重要领域,做出了一番成就;贫民窟的孩子依旧身处社会的底层;只有一个中产阶级的孩子通过牛津大学来到了社会的顶层。
最初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我只是感觉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后来一次又一次的想起来,才渐渐有了更多的感悟。我们不得不承认家庭对于子女的影响如此巨大,然而你也应该看到还是有一个漏网之鱼。我不想盲目的承认大学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但我必须开始坚信教育的力量。当然我所说的更多指家庭教育。
同样还是我做家教辅导的一个孩子,试讲的第一节课之前,他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比较内向,希望我上课的时候可以多提问他,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不需要她的提醒,我也知道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然而让我很不能理解的是,她也要在教室里一块听。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比他小的孩子,即使也是试讲,从来没有出现过父母也要一块听的情况。
好在最后家长和孩子都还算满意。下课之后,这位妈妈还在叮嘱我,好好引导他,好让他可以活泼一点。
正常情况下,我会笑笑,点点头。尤其是教务老师也在旁边时。做家教的第一目的不就是为了挣点生活费吗?然而我还是没忍住。但还是依旧保持着惯有的虚假的微笑,“我一周只和他呆在一起两个小时,但是您每天都会见到他,我想您的作用比我大太多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的孩子已经这么大了,他已经有了基本的明辨是非的本领。你不需要无时无刻都替他做决定。难道最后他对我还算满意,你却不同意,就需要再换个老师吗。我想他现在如此沉默寡言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父母剥夺了他太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明明自己做的不够出色,还要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孩子。
就像我的大爷和我的父亲。爷爷在我大爷只有16岁的时候就把他自己扔到了家里,带着我的父亲去了我出生的城市谋生。如今爷爷总是认为我父亲太依赖他,而我的大爷已经自己打下了一片天。
然而我是站在爸爸的立场上的。在我看来,是爷爷过于强势,才使我的父亲不能规划自己的人生。爸爸给我说过他的想法,奈何爷爷老了,已经离不开他。
我想正是因为这些,父亲几乎从来不过问我的想法。但是我每次给他说,他都会说去做吧。记得那时候我对他说,我要去找工作了,他说好;后来我说我得考公务员,他说好;再后来,我考研,他还是说好;最后我以为自己读不了研究生了,我给他说我要去考选调生,他依旧说好。每次都不发表意见,每次只是说好,但每次要钱,他也不问我为什么就给了。其实我并不是在征求他的意见,只是需要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或者我已经决定了,只是想要一个支持。
最终,还是来到北京读研究生。在这里,我见到了高中同学,在某所中国最好的高校读硕士。其实,高中的时候,我对这种学霸非常反感,但现在我很喜欢他,或者说是崇拜,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他变了,或者我们都变了。
后来和其他同学聊起他时,他们说,他的家庭从小时候就给他灌输一些我们直到现在还不是完全明白的思想,并且他的家庭很民主。我也是道听途说,从来没有当面过问过。但是在心里,我是坚信的。
后来,在家里和他聚餐,还有其他几个同学。火药味十足,学霸不喜欢学渣,学渣也不喜欢学霸。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学霸和学渣完全没有贬义。我想无论学霸还是学渣,只有在我的价值观里,他们的人品没有问题,我都喜欢。可能是因为曾经我从学霸变成了学渣,现在又在向学霸的路上行进着。或许也是因为母亲不止一次的对我说,无论别人做什么,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前几天,同样是这次聚餐里的一个哥们对我说,他想辞职回家了。其中又一个理由是他的父母快60了,家里需要他。我不知道这个理由只是一个幌子,或者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我想我是了解他的,至少一块复读,一块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实在人,虽然偶尔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很容易就被人看穿。就像他的父母一样,一样实在。每次他爸爸给他打电话,还回不回家吃饭,他说不回了。他爸爸就会问他和谁在一起。每次他说和✖️✖️,大爷就会说可以不回来,在外面玩吧。每次他说和✖️✖️✖️,大爷都会说,少喝点酒,早点回家。
记得上次他征求我的意见,我的建议是再在外面待几年,先别回去,理由很简单,你现在回去了,就永远出不来了,以后你的孩子会和你一样呆在这个小县城里,也永远出不去了。
现在想想,突然发现自己的逻辑是错的。我所说的因果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只要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只要是一个懂得引导的家庭,即使在山沟沟里,他们的孩子也能出人头地,怕就怕你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榜样不在于身在何处,不在于身价多少,在于你的思想和所做所为对孩子们有没有积极的影响。
一个还没有成家的人痴语
2016年3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