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扬 写于 2019-09-09
剩余价值m是在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商品价格时,组织(包括企业与国家等)内部劳资双方的劳动力商品交换(雇佣)关系中不等价时产生的,m>0,意味劳动工人的价值部分被资方拥有者占有了,而m<0则相反,马克思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以工人立场强调了m>0的状态而忽略或故意隐藏m<0的状态,这才出现了阶级思想阵营的斗争。而今我从国学的阴阳与道的三位一体的哲学观指出有阳(m>0)就有阴(m<0),但都是极左极右的手段,但“致中”的方向运动才是目的,即以达“中道”(m=0)消灭剩余价值的状态,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方向!
这个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能认识突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m>0,使马克思这种思想之所以显得有些“过时”(其实并非过时,只是矛盾有所转移),正是因为社会制度下出现了与马克思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强势资本不同的弱势资本与强势劳动者(企业组织机构中有权力的管理层劳动者),甚至是弱势资本(股市散户)与强势资本(资本与操纵者联合欺诈小散)的不等价交换。
如果从马克思的初衷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普遍的倾向资方的雇佣关系的批判出发,也可以从我对中国哲学提炼出来的价值论:“无极而太极,物极则必反,反者道之动,动者返于中,中正而以致用”的道理来全面认识马克思的“价值”关系状态的全息性,即发现企业管理层对集体产权所有者(股东等)的剩余价值m的占有时,又杜绝避免m<0的状态发生分析中,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思路将引导另一场对企业制度与社会制度改革从而政治改革的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