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让孩子更具有专注力 整合自我
第七感和觉知之轮
“第七感”这个词最基本的意思有两个: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以及了解他人的心理。
现在我们着重来看“第七感”的第一个方面——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毕竟,洞察自己的内心是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开始。
觉知之轮的基本概念:我们的内心可以用一个自行车车轮来表示,位于中心位置的是本源,并辐射至外围。外围代表了我们能注意到或意识到的任何事物:思想和感受、梦想和欲望、记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身体感觉。
本源是心灵的内在部分,我们对内外事物的感知都来源于此。简单说来,它就是我们的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有助于整合大脑。本源代表了我们称为“执行大脑”的部分,因为这是我们作出重要决定的地方,也是让我们能够深入地与他人和自我联结的地方。我们的意识驻扎于此,由此能够关注外围的各种面向。
分辨“感到”和“是”
当孩子体验到某种心理状态时,比如沮丧或孤独,他们可能会用这种暂时的体验来定义自己,而不明白那仅仅是当时的感觉。他们不说“我感到孤独”或“我现在感到忧伤”,而是说“我是孤独的”或“我很忧伤”。危险在于,这种暂时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被感知为一种自我的永久状态。这种状态会变成一种可以定义他们是谁的特质。
觉知之轮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它让孩子明白他们有能力选择关注和重视的对象。它提供了一个整合自我不同部分的工具,让他们的注意力不被某一类负面感受或念头强行占据。
当孩子(还有成人)发展了第七感,他们就有能力作出选择,从而能够管理自己体验和回应世界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练习,即便面对困难的情境,他们也能将注意力导向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最有利的方向。
专注的力量
为了理解为什么第七感能够带来选择的力量,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个特定的外围面向时大脑的运作方式。正如之前所讨论过的,大脑在对新的体验作出反应时会发生物理变化。通过设置意图和努力练习,我们能够学会新的心理技能。而且,当我们把注意力导向新的地方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创造一种新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能够改变行为,而且最终能够改变大脑本身的结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机制是怎样运转的。当我们有一种新的体验或专注于某件事时(比如我们的感受或者想达到的目标),神经元就会受到刺激而“开火”。换句话说,神经元(脑细胞)被激活了。神经元“开火”会导致蛋白质的产生,这些蛋白质能够在被激活的神经元中制造新的连接。神经元“一齐开火,一齐串联”。这整个过程——从神经元被激活到蛋白质产生到制造新的连接,就是神经可塑性的体现。
从本质上说,这意味着大脑本身具有可塑性,它随着我们的体验和注意力的改变而进行调整。而且这些在我们关注某事时建立的新的神经连接,也会反过来改变我们回应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如此这般,练习形成了技能,一种状态逐渐成为一个或好或坏的特质。
大量科学证据显示,专注可以重塑大脑。
第七感的魔法
第七感是令人激动的发现,特别是看见整合的力量在自己孩子的生活中发生效用之时。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来控制生活,发现并教会孩子这一点是件振奋人心的事。 通过转移注意力,我们可以从被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所影响转变为影响它们。当我们意识到内在和外在的种种正在影响我们变化多端的情绪和力量时,我们就能了解它们,甚至将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去拥抱它们——同时不再允许它们指挥和定义我们。我们可以将关注的焦点转向觉知之轮的其他外围面向,从而不再成为那些貌似超越我们控制范围的力量的受害者,而成为影响和决定我们怎样思考和感受的主动参与者。
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多么惊人的力量啊!当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第七感原理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甚至在刚上小学时,就能了解一些觉知之轮的概念,他们就有能力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并切实改变自己体验不同生活情境的方式。他们可以更好地摆脱下层大脑和内隐记忆的束缚,第七感会帮助他们塑造整合的大脑,从而获得更圆满、更健康的人生。
但是,如果孩子过于执着于外围面向而不能回归本源,该怎么办呢?换言之,如果他们过于执着于某个特定的心理状态而不能整合自我的各个部分,又该如何?作为父母,我们知道这种“执着”总是存在的。
对第七感和觉知之轮的理解具有强大的力量,但并不意味着孩子能够轻易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外围面向,开始新的生活。 那么,我们能够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他们整合自我的能力,对那些限制他们的外围面向不那么执着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发展第七感,从而获得掌握自己生活的力量呢?后面的“全脑教养指南”给出了简单易行的几种方式。
整合我们自己
很多父母也能从学习、了解第七感和他们自己的觉知之轮中获益。通过下面的讨论,你也能发现和体会到这一点。 从你的本源出发,审查你自己的思想。你的注意力现在在哪些外围面向上?有下面这些吗? 我好累。真希望能多睡一个小时。 儿子把他的棒球帽扔在地板上,气死我了。等他回家我得好好说说他,还有他的家庭作业! 跟库柏一家吃晚餐应该会很开心,可我不太想去。 我累了。 要是能做点自己的事就好了。好吧,至少最近读的这本书让我很愉快。 我说过我很累了吧?
所有这些感觉、意象、感受和念头都是你的觉知之轮的外围面向,它们共同决定了你的心理状态。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你主动地将注意力引向其他面向,会发生什么。放慢节奏,让心情平静下来,问自己这些问题: 最近我的孩子说了什么好玩的话,做了什么可爱的事呢? 虽然有时候麻烦得要命,但我其实是真的愿意成为父母并以为人父母为傲?如果我现在没有小孩,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的孩子现在最喜欢的T恤是哪一件?我还记得她的第一双鞋吗?我是否能够想象出我的孩子年满18,打包好行李离家去上大学的样子呢? 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你的状态有变化吗? 这就是第七感的作用。
从本源出发,留意你觉知之轮的各个外围面向,你就能觉察到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然后,你可以转移焦点,主动将注意力转向其他面向,由此,你的整个精神状态都会发生改变。这是你的头脑产生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如此切实地、根本性地改变了你对孩子的感受以及与他们互动的方式。
在缺乏第七感的情况下,你将执着于外围,深陷在沮丧、生气或怨恨之中。此时,为人父母的喜悦不复存在。但是通过回归本源、调整焦点,你将开始体验到,为人父母是多么令人欣喜和值得感恩的事——仅仅只需关注,并把注意力调整至新的面向而已。
具备第七感和完整的自我,你将更容易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来作出回应,而非在某一个瞬间、某个点上剧烈情绪的驱使下作出反应。
全脑教养指南让孩子了解第七感的力量
全脑教养 第8法 浮云原理:教孩子了解真实的内心感受 让孩子了解并理解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感受真实的样子:感受是一种暂时的、不断变化的情形。它们是状态,而非特质。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了解,情绪的阴云会并且一定会流走。平均来说,一种情绪从产生到消逝的时间不会超过90秒。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了解,感受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就能帮助他们发展第七感。孩子越能理解感受的产生和消逝,就越少执着于觉知之轮的外围,越能发自本源地去生活和作出选择。
全脑教养 第9法 情绪调色板:教孩子正确理解内心感受 为了让孩子发展第七感,进而改变内在困扰他们的念头、欲望和情绪,他们首先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这意味着我们最重要的养育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孩子识别和理解他们自己的觉知之轮有哪些不同的外围面向。 用不着正襟危坐地开个会来传达这个概念,你可以在日常互动中找机会与孩子交流。
“审查”意象——除感觉之外,我们还应该教孩子审查那些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意象。有一些意象来自过去,比如父母亲躺在医院病床上或者自己在学校里遭到嘲笑。另一些则可能是由他们的想象或噩梦所臆造的,比如一个担忧自己会被遗弃或在课间被孤立的小孩,也许会想象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荡秋千;一个非常害怕黑夜的小孩,他的恐惧可能来自噩梦之后留在记忆中的影像。如果孩子能够觉察到自己头脑中活跃的意象,他就能够用第七感来控制这些意象,并大力消除它们对自己的影响。
“审查”情绪——我们还应该教孩子审查他们正在体验的感受和情绪。耐心地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把这些感受具体化,从模糊的情绪描述,比如“还行”和“很糟”,转换为更准确的用词,比如“失望”、“焦虑”、“嫉妒”和“兴奋”。 孩子通常不能表达出特定情绪的复杂性,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成熟地看待自己的感受,即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他们简单地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描绘自己的情绪图景,而不能反馈完整的情绪。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孩子认识到他们拥有的丰富情绪就像多彩的彩虹,有着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当他们拥有一套完整的情绪调色板时,他们就能够欣赏到深刻、活跃的感情生活所演绎的生动的彩色影片。你可以在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不断地教给他们这一点,甚至在他们学会说话之前就可以开始了。
“审查”念头——念头不同于感觉和意象,念头在“审查”过程中更多地代表左脑的功能。它们是我们的所思所想,是我们对自己说的话,是我们用语言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的方式。同审查感觉和意象一样,孩子也能学会留意他们头脑中闪过的念头,并且明白不是每个念头都必须相信。他们还可以与那些没用的、不健康的甚至不真实的念头争辩。 通过这样的自我对话,他们能够将注意力从那些有限制作用的外围面向上引开,从而转向那些有利于获得快乐和成长的面向。
“审查”的意义——一个11岁的女孩可能会皱着眉头对着镜子说:“露营时把自己晒成这样真是太蠢了,太蠢了!”但是,如果父母教过她如何与自己的负面念头争辩,她可能会后退一步,纠正自己说:“得了吧,这跟愚蠢没关系。有时候忘记一些事情很正常。今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晒伤了。” 通过教孩子审查头脑中的活动,我们能够帮助他们识别是哪些外围面向正在影响自己,并且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对生活的洞察和控制权。
下面我们将讨论头脑如何接受不同的刺激,同时也请注意这个过程是如何整合的。
神经系统像强大的天线一样在我们的全身扩展,通过五种感官读取不同的生理感觉信号。然后,我们调动右脑产生意象,将其与从右脑和大脑边缘系统中产生的感受结合起来。最后,我们把这一切与起源于左脑的有意识的思想和来自上层大脑的分析技能结合起来。
思想是可以塑造的——通过审查机制,我们可以理解一个重要的理念:我们的身体感觉塑造了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和头脑中的图像。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冒出了敌对的念头,在这种念头的影响下我们会产生愤怒的感受,接着我们的身体肌肉会变得紧张。所有这些外围面向——感觉、意象和思想——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心理状态。
记住,谈论大脑,就是在发展大脑。
全脑教养 第10法 第七感:培养专注力 我们已经讨论了第七感和专注的力量。当孩子执着于其觉知之轮的某一组面向时,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促进他们的自我整合。他们将发现自己不必成为感觉、意象、感受和念头的受害者,从而决定如何思考和感受他们经历的一切。 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但是通过教育,孩子能够学会如何将注意力转向内在本源。对家长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教孩子进行第七感练习,这对“回归本源”很有帮助。
科学思维就是不一样,能把砖牛角尖说的这么详细。不过与我们靠悟得出结论比起来,这种方式确实不错。
注意力放在内心本源才能专注做事,注意力放在外围表象容易陷入牛角尖思维。
遵循脑科学发现的客观规律,更易做到事半功倍。父母多做第七感练习,营造充满开放式思维的家庭氛围,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拥有开发式思维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