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隐者
许浑
回报隐居士,莫忧山兴阑。
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
信谱弹琴误,缘崖劚药难。
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
【注解】
1. 居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礼记·玉藻》:“居士锦带。”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於人也。’”
2. 兴阑:兴残,兴尽。唐王维诗:“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3. 求人:请求别人。庐隐《海滨故人》:“我真信你说的话,求人谅解是不容易的事!”
4. 颜色: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汉刘向《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5. 知道: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管子·戒》:“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八阵》:“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宋苏辙《答徐州教授李昭玘书》:“夫古之所谓知道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
6. 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易·乾》:“利贞者,性情也。”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唐元稹《遣行》诗之九:“见説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7. 东皋:在今山西河津市。《旧唐书·隐逸传》:王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
8. 自给: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史记·循吏列传》:“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復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后汉书·李恂传》:“(李恂)后坐事免,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唐皇甫冉诗:“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明陶宗仪《辍耕录·隐逸》:“(吕徽之)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9. 相安:谓相处平安,没有矛盾。《楚辞·离骚》:“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王逸注:“言何所有圜凿受方枘而能合者?谁有异道而相安耶?言忠佞不相为谋也。”宋苏轼《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
简译:
作为一个归隐之人,你得到的回报是,不再整天为江山的兴衰而忧心了。
你因为悟道而心胸宽阔,而我还在为仕途求人而丧尽了颜面。
我像依谱弹琴一样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违背了初心,想沿着山崖挖药,过归隐的生活都难。
你在东皋之地隐居能够自给自足,我却很惭愧还能相安于这离你很远的滚滚红尘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