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了一本书,按老习惯要打开豆瓣记录一下成果。现在用电子设备,本来要做一件事,但往往还没干就被别的信息勾引走,原来要做的事往往放到了最后,或者干脆忘记。
这次也没逃过这个魔咒,一进入平台,就顺手翻看起豆友们的状态来。今天平台推荐的大部分是豆友的读书笔记,大概是因为我平常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现在,最了解我们的思想和行踪的往往不是父母、不是夫妻、不是子女,也不是同事和朋友,而是各个电商平台。
我最喜欢看别人的读书笔记,现在大家都用电子设备看书、记笔记、订计划、写各种攻略,还在网上比赛似的晒出来供网友观看点评。这使我这个不喜扎推的宅人也能轻而易举地看到别人的读书笔记了,否则要想知道别人对某本书的心得还真不容易。
在网络上,那些平时藏身于众人的读书高手纷纷现了原型,精彩的读书笔记还真不少。这些读书笔记大部分是电子版的,它们运用电子笔记的强大功能,制作出的笔记脉络分明,字体多样,颜色各异,配图丰富,再配上精彩的语言,读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水平高的豆友往往会在笔记中记录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同样是光彩照人的思想火花,给人一种不同于大专家的新鲜感。年轻的读书人也很会运用思维导图、树状图、时间线等工具呈现所读图书的内容。还有的书友知识面丰富,读完一本书会在笔记中关联很多其他作者或数目,我的阅读书单很多都是来自于这些读书笔记,豆友们的推荐往往都不会令我失望。
我很羡慕这些很会运用现代读书工具的人,自己也曾经尝试用一用,毕竟电子笔记能记录很多图表,也便于归类,用起来查找方便。但年龄不饶人,光是一个树状图,我怎么下功夫也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几次都无功而返,只好放弃。现在,我还是拿起纸笔老老实实按老习惯记着只有自己看的读书笔记。
从别人的电子读书笔记,我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确实是落伍了。
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电子时代不能丢下老人”的话题,也有人埋怨老人不主动学习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就亲身体会而言,大部分老人不是不主动学,而是真的学不动。当然,不排除有些文化水平高思维敏捷的老年人,也能熟练掌握现代电子设备,但大部分人都是沙滩上的浪花,他们再怎么努力也终究追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很庆幸我还会上豆瓣看别人的读书笔记,这已经很满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