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论吕惠卿》上直译及诗评

《论吕惠卿》上直译及诗评

作者: 卧雅斋 | 来源:发表于2024-11-06 10:03 被阅读0次

臣闻汉武帝世御史大夫张汤,挟持巧诈,以迎合上意,变乱货币,崇长犴àn狱,使天下重足而立,几至于乱。武帝觉悟,诛汤而后天下安。唐德宗世,宰相卢杞,姑贤嫉能,戕害善类,力劝征伐,助成暴敛,使天下相率叛上,至于流播。德宗觉悟,遂杞而后社稷复存。盖小人天赋倾邪,安于不义,性本阴贼,尤喜害人,若不死亡,终必为患。

臣听说在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御史大夫张汤,用机巧欺骗和挟持控制的方法,来迎合皇上的心意,改变搅乱了货币市场,助长牢狱,使天下人因为恐惧而不敢迈前一步,几乎发生了国家动乱。武帝很快觉悟惊醒,诛杀了张汤而后国家便有了安宁,唐德宗的时候,宰相是卢杞,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妒忌,迫害善良有德的人,大力劝导皇上动兵征伐,主导了强行征收税赋,使天下人一个接一个地背叛皇上,这种行为到了到处传播的程度。德宗觉醒后,于是在不用卢杞之后社稷才又有了生存。凡是小人都是因邪僻而危害朝廷,经常处以不讲道义的状况,本性就是贼心阴险,尤其喜欢害人,如果不是死亡,终将必会成为祸患。

臣伏见前参知政事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敢行非度,见利忘义,黩du2货无厌。王安石初任执政,用之为腹心。安石山野之人,强很傲诞,其于吏事,冥无所知,惠卿指擿zhāi教导,以济其恶,青宙(苗)、助役,议出其手。韩琦始言青苗之害,先帝知琦朴忠,翻然感悟,欲退安石行琦言,当时执政皆闻德音,安石蝗遽jù自失,亦累表乞退,天下欣然,有息肩之望矣。惠卿方为小官,自知失势,上章乞对,力尽邪说,荧惑圣听,巧回天意。身为馆殿,摄行内侍之职,亲往传宣,以起安石,肆其伪辫(辩),以难琦说,仍为安石画劫持上下之策,大率多用刑狱,以震动天下。

臣伏身看见前参知政事吕惠卿,就心怀张汤的那种说话巧妙充满欺骗,又兼有卢杞的奸诈凶恶,变化多端,敢于行使不合法度的事情,见利忘义,贪污纳贿没有节制。王安石刚开始执政的时候,重用他为心腹之人。王安石属于山野之人,刚强也很傲慢荒诞,他对于官员的公务办理方面,愚昧而且无知,惠卿给他指点错误并加以教导改正,以帮助成就他的罪恶。青苗法、助役法,这些主张都是出自他手。韩琦在施行初期就说过青苗法的害处,先帝知道韩琦朴实忠厚,幡然开悟,想要拒绝王安石施行韩琦的主张,当时的执政环境听到的都是讲仁德的声音,王安石惊恐慌张自己的失误,也是多次上奏恳请退休,天下人都是非常的高兴,终于有了可以卸下负担的希望了。惠卿当时只是任职小官,自知这样就失去了权势,就上表奏章乞求召见,大力宣扬他的邪说,致使圣上对于听到的信息感到迷惑,巧妙地改变了皇上的心意。身在朝廷重要的文史殿堂,负责施行内侍的职务,亲自前往传送宣告,以重新启用王安石,任意地进行诡辩,来为难韩琦的说法,仍然为安石规划了控制胁迫上下的计策,大多数就是多用法律制裁,来震慑天下。

自是诤臣吞声,有识丧气,而天下靡然矣。至于排击忠良,引用邪党,惠卿之力,十居八九。其后又建于实薄法,尺椽寸土,检括无遗,鸡豚狗彘,抄扎殆遍,专用告讦jié,推析毫毛,鞭棰chuí交下,纸笔翔贵,小民怨苦,甚于苗役。又因保甲正长,给散青苗,结甲赴官,不遗一户,上下骚动,不安其生,遂至河北人户流移,虽上等富家,有驱领车牛,怀挟金银,流入襄、邓者。旋又兴起大狱,以恐胁士人,如邓侠、王安国之徒,仅保首领而去,原其害心,本欲株连蔓引,涂污公卿,不止如此。

这样做自然是让直言规劝皇帝的臣子不敢吭声,有识之士垂头丧气,而天下人就闻风而动了。后来发展到排挤陷害忠良,任用邪恶的党派,惠卿出的力量十占八九。在这之后又颁布了实薄法,再小的房屋和土地,都要囊括在内没有遗漏,鸡狗家畜,全部查抄没收,专项开展揭发举报,推理分析细小的问题,征服和控制俱下,致使纸笔等物价上涨,普通百姓对遭受的怨恨,比青苗法更利害。又因为保甲和各级官吏,在发放青苗的时候,在改任官职和赴任官职的时候,不遗漏一户,无论上级官僚还是基层百姓都是非常的骚动,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安,所以就导致了河北的人口出现了大量的流失,即便是属于上等的富家,也有驱赶着车牛,怀揣着金银细软,迁移到襄樊、邓州有很多人。跟着就是兴起牢狱刑罚,来恐吓和威胁士人,如邓侠、王安国这样的人,仅能保住他们项上人头而离去,推究他害人的心思,本来是想要株连和牵连更多的人,栽赃陷害公卿,并且不只是这样就能停止。

独赖先帝天姿仁圣,每事裁抑,故惠卿不得穷极其恶;不然,安常守道之士,无噍jiào类矣。既而惠卿自以脏罪被黜chù,于是力陈边事,以中上心,其在延安,始变军制,杂用蕃、汉,上与冯京异类,下舆蔡延庆等力争,惟党人徐禧助之,遂行其说,违背物情,坏乱边政,至今为患。西戎无变,妄奏警急,擅领大众,涉入虏境,竟不见敌,迁延而归,靡费资粮,弃捐戈甲,以巨万计;恣行欺罔,坦若无人,立石纪功,使西戎晓然知朝廷有吞灭灵夏之意,自是戎人怨畔,边鄙骚动,河陇困竭,海内疲劳

因为仅能依赖先帝的天赋圣明仁德,每件事都会遏制,所以惠卿不能把他的罪恶达到极致;如果不然的话,那些安分守己的人士,就没有活路了。后来惠卿因为自己贪赃的罪行被贬职,于是就大力陈述边防的事物,以迎合君上的心意,他在延安的时候,开始变革军队的制度,掺杂使用蕃人和汉人,上与冯京等大臣有不同意见,下与蔡延庆等人尽力纷争,只有爱好结党的徐禧帮助他,于是就施行他的说法,违背事物的实情,破坏搞乱边防的军政,到了今天还留下祸患。西戎本来没有发生变乱,却是随意上奏报告危急,擅自带领众多的军队,进入敌人的境内,然而竟没有遇到敌人,拖延时间不能及时归来,耗费了大量物资和粮食,抛弃的武器和装甲,以非常巨大的数字才能算清;任意行动欺上瞒下,并且很坦然好像无人知道,立碑纪功,使西戎很明白地知道朝廷有吞灭灵夏的意图,这自然会造成戎人的背叛,边界的骚乱,河陇地区贫乏穷困,国家的疲劳。

读后诗曰:
小人不义性阴贼,荧惑君王祸害民。

结党坏边兴大狱,惠卿乱政尽难陈。

相关文章

  • 【中庸论上】 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甚矣,道之难明也。论其著者,鄙滞而不通;论其微者,汗漫不可考。其弊始于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所得,于是...

  • 【礼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礼论】 昔者商、周之际,何其为礼之易也。其在宗庙朝廷之中,笾豆、簠簋、牛羊、酒醴之荐,交于堂上,而天子、诸侯、大...

  • 【春秋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春秋论】 事有以拂乎吾心,则吾言忿然而不平,有以顺适乎吾意,则吾言优柔而不怒。天下之人,其喜哀乐之情,可以一言而...

  • 【中庸论下】直译及诗评

    原文: 夫君子虽能乐之,而不知中庸,则其道必穷。《记》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非其信道之不...

  • 【中庸论中】直译及诗评

    君子之欲诚也,莫若以明。夫圣人之道,自本而观之,则皆出于人情。不循其本,而逆观之於其末,则以为圣人有所勉强力行,而...

  • 《易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注:本人才疏学浅,惟独喜东坡文章诗词,只因不甚理解文章之精妙,又难查白话译文之解惑,便不自量力,弊言累句,断章取义...

  • 安石罢相‖ 第三幕

    第三幕 李奎去哪儿了 场景:制置三司条例司办公室 人物:吕惠卿 丁桂 惠卿:(吕惠卿正忙着整理案卷,提笔...

  • 《形势不如德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形势不如德论 论曰:《传》有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言形势之不如德也。而吴起亦云:“在...

  • 《诗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

  • 吕惠卿故居

    吕惠卿故居 吕惠卿(1032-1111),字吉甫,号恩相,南安朴乡人。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初为真州(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吕惠卿》上直译及诗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tt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