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某大型超市购物,发现有一口不粘锅大降价,我觉得这锅造型也好,性能也罢,都是非常不错。换一口锅,我早有计划,只想等到超市有优惠活动,价格觉得合适,那我就下单。
这口锅,是知名品牌,具有不粘的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从价格上看,原价是1119元,现价是599元。如此大幅降价,可谓幅度之大,非常诱人。
根据该价格单上的显示,我在手机上打开某东平台,输入相关搜索信息,平台上显示的单价也是599元,难道是线上线下都是统一价格?于是我仔细地看了线上对这款锅的详细介绍,说是如果选择以旧换新,还可以直降200元,也就是399元就可以买下这口锅。我就纳闷了,线下原价1119元的锅,先被降至599元,然后再优惠到399元。问题是,399元的价格,商家仍然是有利可图的,或者说是仍然是有利润的。1119-399=720元,表面上是便宜了720元,实际上是商家如果1119元卖出,至少获利720元的利润呀,简直是暴利!
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线上商家告诉我说,只有你把你家的旧锅拍照上传给我,无须把旧锅邮寄给我们的,这样我就可以把你的照片转发给平台,这样平台就会把200元转账到你在平台上的“小金库”内。
这是游戏还是戏弄买家?
回到小区,邻居问我采购了什么好东西,我顺便把我上面的故事讲述给他听,他说,游戏人生,人生游戏,经商的要赚钱,赚钱的要忽悠。这种游戏纯属于花钱中的插曲,在逻辑上是他们在自欺欺人,但上当是往往是买家。你只要觉得价格合理就下单,没必要与他们较劲,因为你不在经营这条道上跑,其中的说法你肯定搞不清楚。
我觉得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中,大家还是要讲究点诚信为好。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福建出差,在知名的石狮市停留了一天,当时走私商品猖獗,所有的走私品明目张胆地陈列在店家商铺柜子内,但没有一件商品明码标价。如果你看上哪件商品了,那你就问价。当地人告诉我说,还价的原则是至少打上七折,也就是说,店家报价100元的商品,你起还价不得高于30元,要不然,你就要多花钱。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店家报价也不同,这家店报价100元,另一家店报价可能是300元。所以你还价打七折是要在货比三家的基础上进行,要不然,你仍然会多花钱。
那次出差从福建回来后,邻里的人问我,石狮的东西便宜不便宜?我回答了一个无厘头的答案:如果老婆是那边的商家店主,那老婆大人的话从此也不要轻信。他们问这是什么情况?我说,去了一次,差点让我怀疑自己原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