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愿意承认,甚至是反感许多东西被打上“中国式”的标签,但传统观念和教育的影响下,国内很多东西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
比如旧时的包办婚姻,虽然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家长对子女婚姻的影响依然很大。结婚的彩礼就是中国色彩最为浓烈的一项,从五十年代的“四个一工程”,再到如今的“三金”、“一动不动”等等,越来越夸张的高额彩礼,在国外都是非常少见的。
不得不说,就连个人感情,在国情的影响下,也充满了中国独有的色彩。就像《中国式的情与爱》里提到的相亲、爱情、婚姻以及家庭关系,看似各不相同,其实本质上都是被套上枷锁,压抑了自我的结果。
《中国式的情与爱》的作者武志红和青音,都是心理领域造诣极深的专栏作家,武志红更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
很多人评价这本书的内容不够系统化,读起来也确实有点找不到重点的感觉,与其将其作为一本情感论的书籍来读,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一本心理读物。我们之所以觉得国外自由开放,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在国内文化的影响下,我们没有活出自己。这也正是这本书所要说的:在两性关系中活出自己;在家庭关系中活出自己。
一、在两性关系中活出自己
我们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但是几十年过去了,男女从未平等过,哪怕很多时候女人甚至要比男人强势。
真正的平等,是发自内心的相互尊重。但我们现在宣扬的是什么?网上流行的各种爆文所吹捧的都是男人要将女人当宝一样捧在手心里。在男女关系中,男人疼女人确实理所应当,但大多数人将这种疼爱扭曲化了,以为所谓的疼爱就是言听计从、逆来顺受。这种关系演变到极致,就会产生我们常说的“公主病”。
实际上,这种不对等的爱情多数无法长久,因为两个人都没能活出自己。女人在这种言听计从的追捧中迷失了自我,男人在无底线的忍让中压抑自我。
能活出自己的人,多半是高情商的人。《请停止无效设计》里提到情商,并不简单地指会说话,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管理能力。高情商并不意味着虚伪,而是懂得适当地退让和进攻。
我们常说,在爱情里总有一个人需要让步。这句话并不是说一方无限制地包容,这种让步的行为是需要双方都有的。《中国式的情与爱》中提到,真正好的爱情,是活出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并非指真的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展示自己的底线;而所谓的包容,就是在经营这份感情的过程中,在对方的影响下,共同向好的方面改进。
有公主病的人,看似强势,其实内心弱势,她需要男友对自己百依百顺,借此获得安全感,获得对这份感情的信心。相对应的,男人压制自我个性,无底线地忍让,也是为了换取对感情的信心。这样的爱情,表面甜蜜,实则暗地里波涛汹涌。只有内心弱势的人,才需要别人的迁就来成全自己的强势。
二、在家庭关系中活出自己
说到家庭关系,就不得不提与“公主病”所对应的“妈宝男”了。
根据书中所说,妈宝男的产生,实际上是家庭关系序位错乱的结果。在中国,全职妈妈占了很大的比重,母亲与儿子共生关系过于长久,母亲为了家庭的延续,将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儿子过度掌控,让两者都丧失了自我。换句话说,就是母亲对自己的人生看不到希望,而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在三口之家,这种序位的错乱,势必会忽略父亲的存在,儿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疏远父亲的。如果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看作一个三角形,母子关系过于强大,势必导致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无限弱化。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夫妻关系才是首要的。
此外,在有妈宝男的家庭中,婆媳关系不和也是很常见的。这源于婆婆与儿媳对爱的争夺,但本质上还是妈宝男没有活出自己。妈宝男夹在母亲和妻子中间,自己又毫无主见,无法缓解冲突。要解决这种冲突,还是要尊重家庭关系正确的序位。正如书中所说,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若是夫妻关系破裂,整个家庭也势必会四分五裂。作为儿子,应当适当地与母亲建立边界,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并让母亲明白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本书封面在《中国式的情与爱》这本书中,武志红与青音虽然对于爱情、婚姻、男人、女人以及家庭关系都有提到,但本质上还是在强调活出自己的重要性。
无论爱情多么美好,最终要生活在一起,必然会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感情若要长久,就必须在最开始相处的过程中接纳对方的同时自我改进。而在家庭关系中,活出自己,更有利于母子、夫妻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不过分干涉,利于构建牢固且长久的家庭关系。
更多好书
请关注我的文集:
网友评论
我是觉得这本书写得特别狠,直击痛点,一点也不留情面那种。
关注你的文集,“明天读好书”念起来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