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骑着老式自行车去隔壁村上小学,学校门口有一个老奶奶推着三轮车,三轮车上摆满了小零食,每每到校门口,就张望一眼,那个时候,自己最希望的是兜里能摸出一两毛钱,让我买一袋吃。后来摸了摸口袋,两毛钱没有,却摸出一个洞,因为那时候的衣服都是捡别人剩下的穿,别人穿的不想穿了,才给我们穿。
六年级的时候住了校,去了乡里的中学,当时那个乡叫问十乡,所以学校一直简称问十乡中,那个时候因为一周回一次家,在学校吃饭,喝水都是要钱的,所以每周按照喝水的钱来给生活费,一杯水两毛钱,一天要三杯水,所以一周能拿到2元钱作为生活费。那个时候希望自己能多拿到一些生活费,这样周五回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妹妹买点小零食吃。那个时候家里还是很穷,姐姐上学需要钱,妹妹上学需要钱,我上学也需要钱,所以,每一分都是要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到了高中,一个月回一次家,所以生活费大大提升,每个月不充饭卡的话会拿到50元的生活费,高中热水都是免费接的,所以每次回家妈妈总会问我剩下多少钱,然后根据剩下的钱来补充生活费,花多了就要把每一笔买了什么说一说。高中的时候也想有一部手机,但是想了想,学习的额外资料书都已经买不起了,何况是手机,姐姐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必须要用手机,还是用的妈妈的老人机,不能连网,只能电话和短信。
到了后来,姐姐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低,但是勉强能养活自己,家里负担减轻了一个。现在我也想不起来,到底什么时候我家能买起第一个智能手机?不过我记得我第一个智能手机是考上大学那一年,花了499自以为买了一个很好的手机(当时第一次接触到属于自己的手机)那个牌子应该是天语,因为一开机,天语两个蓝色的字就出来了,那个时候哪里知道苹果,oppo……这些牌子。到了大学,见室友拿的手机苹果,oppo,小米,红米等等,而我那个用了几个月已经卡了,但是我依然很爱惜,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钱去买第二个手机。别人的手机可能摔了不止一次,但是我的手机一次都没有摔过,我第一次把手机弄掉还是大四,毕业那年一面忙于找工作入职,一面忙于论文,两地跑,一次没拿好就脱手了。那次也算是一个头吧,我算了算,2018年这个手机被我弄掉地三次。
到了现在,虽然我还是用的杂牌子的手机,虽然还是买不起3000多的手机,但是起码我可以在假期去周边城市转转,可以在淘宝上买得起我想吃的垃圾食品,偶尔外卖也能点一顿肉吃,偶尔也能看一场电影,追一追动漫,报一些网络课程学习。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些我都记不清了,唯一能感知到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现在想一想,可能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不知道一些事物吧?突然想起一句话,放在这里有些突兀,却不违和:不要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