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资治通鉴》是一本写给皇帝和朝廷官员看的书,是对历朝历代政务处理的归纳和总结。于国家而言,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于个体而言,闪耀着智慧的生存之道。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以司马光为首的编辑团队十分注重对后世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
汉文帝做了二十几年的皇帝,崩于公元前157年。留下了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遗诏。《资治通鉴》一字不落地予以采纳。遗诏不长,逻辑也很清晰。首先从对生与死的认知开始说起,进而谈到要简化葬礼仪式,一切从简。“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也许再正常不过,但是对于古人,着实是一个认知上的飞跃。
汉文帝是一个非常细心人,遗诏的后半部分,谈的是怎样简化丧葬仪式,从人员配备,到丧葬天数,从哭灵次数到服饰穿着,事无巨细地提出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不是笼统的原则性要求。特别提到对老百姓的要求——不折腾,出灵三天后,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至于后宫的那些女子,发点遣散费,回家吧。通观整篇诏书,充满了豁达谈定及人文关怀。这是非常难得的。
汉文帝还是一个注重人才并能够宽容人才的人。对于一个帝王,注重人才不算什么。关键是,鲜有帝王做到宽容人才。所以汉文帝有容人之量,才有用人之福。试举几个例子。
晁错原来是太子的家臣,有一年,汉文帝发布诏书,说你们给我提提意见,“能直言极谏者”,我要亲自考一考。晁错脱颖而出,直接提拔为中大夫。相当于从科局级提拔为部级干部。这下可把晁错激动坏了,一连谢了三十多篇“申论文”,内容涉及削潘、司法体制改革等重大事项,有些讲得有道理,但无法操作,有些就是书生只见。汉文帝也不管,还是很尊重他。
袁盎口直心快,在朝堂上有时很让老大下不了台,汉文帝也就“呵呵”了之,从无责罚之举。袁盎提出了很多对当时社会生产、百姓生活有利的政策建议,汉文帝都是及时采纳。
有一次,在和冯唐聊天时,说到古代名将,汉文帝直拍大腿,扼腕叹息自己没有良将。哪里知道,这个冯唐当了很多人的面,直接就怼了一句,即便有这样的名将,你也没这个福气用他们。直接把汉文帝气回了宫里。汉文帝想想不甘心。这倒不是当众受辱不甘心,而是想要弄清楚冯唐说这话的理由。就单独召见冯唐。冯唐就把理由说了,古代之所以产生名将,是有原因的。反观现在,惩罚多余奖励,将军没有财权、受掣肘颇多,没有自主决定权,所有打仗的积极性不高。汉文帝最终接受了冯唐的建议,并封其为车骑都尉。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汉文帝还是干了些“蠢事”,比如在《五帝、玉杯与周鼎——新垣平诈骗记》中,被骗子诈骗,劳民伤财。
总体来看,这是一位历史上得到正面评价比较多的皇帝。生前不太爱折腾,更没有乱折腾。没有穷兵黩武,没有楼堂馆所,没有奢靡之风。“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可以说,除却当时朝廷财力的限制折腾不起的因素,其个人仁义尚德、谦虚低调的品格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