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文化 人物 艺海散文心情随笔
评析华龙宝的雕塑作品《汪曾祺》

评析华龙宝的雕塑作品《汪曾祺》

作者: 杨琴金山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22:35 被阅读279次
    评析华龙宝的雕塑作品《汪曾祺》

    2017年7月,高邮赞化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同时更名为“汪曾祺学校”,还在校园内新添了一处景观一一《汪曾祺》雕像,这是由高邮籍雕塑家华龙宝创作并制作完成的。

    汪曾祺先生,江苏高邮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5年,他在高邮中学部(赞化学校前身)毕业,考入南菁中学,后就读西南联大。他曾写过一篇散文《我的初中》,文中流露出了对母校深切的热爱和思念情愫。

    这座汪曾祺的雕塑呈站姿,汪曾祺两鬓霜白,饱经风霜,严峻的双目注视着远方,微抿的嘴唇蕴含着坚毅和力量。他的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左臂搭着一件外套;右手擦在裤子的口袋里。他的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踏实地,显得沉稳持重。整个汪曾祺雕像精神饱满,书卷气浓郁,充满淡泊、旷达和通透,展现出了“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的形象。

    一、雕像表现了汪曾祺先生纯粹善良的文人气质

    华龙宝认为:人物雕像的创作,首先要对人物做准确的定位。

    多年来,他怀着对汪曾祺先生的敬仰之情,阅读了汪曾祺先生的各类文学作品,观赏了汪曾祺先生的各个时期的照片,再加上自己对新旧时代的总结和思考,他感到汪曾祺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吸收了古典文学的诗性品格精华,继承了西南联大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在古典文学与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发展了文学,他是汉语的卓越代表者。因此他将汪曾祺先生定位于一个纯粹善良的文人。

    伫立于雕像《汪曾祺》的面前,凝视着汪曾祺先生手中的书,书名为《沈从文小说》,你会发现这个细节非常精巧:它既点明了沈从文和汪曾祺之间的师承关系以及汪曾祺先生对老师一贯的尊崇,又表现了汪曾祺先生一生以书为伴的生活状态,他爱书、读书、写书、评书、讲学,笔耕不辍,作品甚丰。

    汪曾祺先生80年代初期的小说《受戒》横空出世、引起轰动的现象,表明了汪曾祺先生到80年代才把这枝40年代文学传统培育出来的“花”结成了“果”,“晚”而能够“翠”,实属不多见!

    80年代的文学界有两大潮流,一个是“伤痕—反思文学”,一个是“生存文学”,汪曾祺先生把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当时的潮流保持恰当距离,既处在潮流之外,而又有自己的文学见解。

    他认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者人格的一部分。他坚持"人间送小温"的创作观,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他认为文学语言应该表现文化意味、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并且具有诗意美、绘画美、音乐美。

    他积极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打破小说、诗歌、散文的界限,并将这种理念融汇到他的创作中去,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汪曾祺先生的文学创作独树一帜,是个很难归类的独特的作家。他就是他,无法复制,不可重复,这就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殊的地位所在。

    二、雕像表现了汪曾祺先生的洞悉世事的生动气韵

    华龙宝认为汪曾祺先生阅历丰富,他历经新旧两个社会,饱经沧桑,所以雕像应该表现汪曾祺先生洞悉世间沧桑的生动气韵。

    汪曾祺先生的一生极不平凡:在西南联大的岁月,战火四起,警报不断,汪曾祺气定神闲,镇静自如;1957年,汪曾祺先生被划成右派,下放到河北张家口农村劳动,他起猪圈、刨冻粪、扛起170斤重的粮食走45度的高跳;后来又被派往马铃薯研究站画画,他画各种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即使到了北京进了京剧《沙家浜》的创作班子,仍然是个“被控制使用”的人,个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汪曾祺先生在逆境面前采取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不在乎、不屈服的坚强性格。丰富的阅历,让汪曾祺先生看遍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官场风云,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岁月,洗刷掉了一切不满和仇恨、悲喜与苦乐,剩下的是一颗洞悉世间沧桑的灵魂。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悠闲淡定,节制感情,不感伤,恰到好处,没有亢奋与焦躁,没有失意与颓废,有的是淡泊、旷达和通透,蕴含一种安静恬淡的力量,读过汪曾祺作品的人都有一种喝“心灵鸡汤”的感觉。

    三、雕像表现了汪曾祺先生丰富宽广的精神世界

    华龙宝认为,雕像应该表现汪曾祺先生的丰富宽广的精神世界。

    初看汪曾祺雕像时,觉得汪曾祺的左边有点繁琐,“书”和“外套”可以去掉一个。但是仔细琢磨才发现这不是道具的简单叠加,而是作者别有深意,巧妙的构思。

    原来这是一个精巧的细节:汪曾祺雕像左臂搭着一件外套,表示天气热了脱衣服,搭在臂上;天气冷了,衣服穿在身上。这暗喻了汪曾祺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有人统计过汪曾祺先生一生曾经在高邮、昆明、北京、张家口、上海、江西生活过,这些生活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源泉。

    雕像汪曾祺的“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左臂搭着一件外套”,让人想起了学习不仅需“读万卷书”,还需“走万里路”。再来看看雕像汪曾祺“右手擦在裤子的口袋里”的这一细节,寓意汪曾祺先生性情内敛、人情练达洒脱以及文化底蕴的深不可测,还有许多的精彩文章在其胸中尚未写出。“书”与“外套”放在一边显得“繁”,“手插口袋”显得“简”,一“繁”一“简”形成对比,这又让人想起了诗句:“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需诗和远方。”此时此刻,你不禁会为作者别致的创意而哑然失笑,拍案叫绝。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语言恬淡如水,却处处潜藏着圆融、沉静自在的生命之美。他常常从那些易被人忽略的视角,用他的独特的审美,隐去激烈的叙述和灵魂的拷问,看似不经意地叙述着人和故事,却包含着洞穿一切的冷峻和谐趣。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内容极为丰富,有植物的,有美食的等等,写的都是人间烟火气。汪曾祺先生的优秀作品还被选进了中学生的语文课本。只有在经历了岁月沧桑、看淡世事变化后的人,才会有如此处事不惊的恬淡文字。

    王安忆曾说: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的百折千回的风气相反,汪曾祺则把最复杂的事物表达得明白如话。他是明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后回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也许王安忆的这段话是对他的最好评价吧!

    评析华龙宝的雕塑作品《汪曾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析华龙宝的雕塑作品《汪曾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il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