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实践Summary时候,最大的痛点是“我感觉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想写。”到了电脑面前,敲下一段段字,心里又怀疑“这也不是重点,那不是重点。” 于是,又狂删狂删。最后,实在不得,“有就有,没有就算了,再想想方法论。”
回过头,再网上百度下“怎么进行Paraphase、Summary”,下意识到处找人要书单,到了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可恨啊,理论如此美好,现实这番骨感。道理巨人,理论巨人。纸上谈兵不可怕,可怕上来打生死存亡仗。
在这里谈谈自己实践与反思。
上述过程,我已经见怪不怪了,偶尔比较闲时候,我也逼自己写东西,提醒自己啥都不会。在我的系统里,我认为“个人读书笔记、Summary、Paraphase”也是写作的延伸。即包含了归纳-演绎。
首先,实践summary第一件事分阶段。我思来想去,船长和战神的方法论是真的棒,的确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花一定时间,而这个时间成本还需个人情况而定。
什么叫做“依据个人情况而定”。有的人语言能力中写作和口语强一些,他们能用的词汇特别多。举个Paraphase例子:
333333333.png比如说最近读21章,要回答FQ的题目。特别在Culture in an Age of Reaction and Revolution:The Mood of Romanticism标题下的内容实在多得不行,只好按照第一级别:按文化种类分类。第二级别按人与作品分类。
2321312312.png分类好之后,就需要paraphrase了。但此等方法论,是假定我们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词汇和基础语法结构。由于之前不清楚,经历很大的痛苦,才慢慢找到paraphrase的感觉。就是相应的逻辑不变,意思不变进行paraphrase。
换到summary,道理也类似。在读完一整章节基础上,我会有很多东西想说,这个时候显然我并不知道重点是什么。不过没有关系,我会一个个写下排开,像一堆砖头排放。值得注意的是,我这一秒写不出,下一秒马上翻书,而是虐自己,逼自己第一次最大化写出来。实际上,在我第一次尝试由自己脑袋里写的过程中,我会不自觉地按照读书时候拆掉结构去写,最不济我能想出来21章节讲了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七月革命,拿破仑三世登基着一些很明显的事情,尝试自己推导主线逻辑关系。直到我真的写不出来了,我就会翻看我的读书过程中的笔记自己提的问题和回答别人设计的问题的回答,这很重要。**如果一直都是大脑空白,那就是输入没到位,得回去重读。但是重读并不是重新开始读,而是对着大标题,小标题,回忆。如果回忆不出来,看着提供的checklist再次进行回忆,如果都还不知道,那真的得思考输入的方式是否出现问题。经历很多曲折,才慢慢有感觉。
这一过程,我能用到英语我就直接写英语,不能用到英语,我就按照战神的两大基础构句法去写。实在不行我写中文,写中文都不知道怎么写,我会把那个当下,所有的感觉进行描述,我称之为“描述的描述”。当中有哪些疑惑也写下来,这个疑惑将会在上课或者读书的时候,有惊喜,我称之为“先挖坑再读书上课”
因为我并不在乎第一次写完,一次写好,因为这必定是“完美主义”陷阱,如前所述,既然是写作,我接受一开始写不好这个设定,但是我更加相信“通过一定量训练能变好”。这是运用了"Lean Startup”
Lean StartUp:在开始经营任何事情的时候,你都不需要追求完美和成熟,当然,你会有很多闪光的主意,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用一种好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慢慢地进行调整,在实践中找到更多的主意。”
我每次写出来的东西真的很烂,summary也一样有很多问题,但我经过上述折腾,写中文就翻译,有些词语搭配不够地道就Google,就词典找。然后,我写完了并不是就算了的,因为我不把它当成任务,比较残忍的是,我会去读孤阅提供的“summary打包”进行一个对比,我就会发现“原来我漏了这个。”“我擦,这也重要。”久而久之,我发现即便是summary,也是有结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