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传统PRD文档来谈谈:一份落地的PRD文档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包含哪些要点?
在产品工作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写PRD文档和文档是否能落地,是两码事儿。也就是说很多PRD文档局限于传统形式,在给到开发等相关人员时,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撰写PRD文档,目的就是希望把产品信息和产品行为告诉开发、测试、运营等相关人员,以保证产品开发的准确性,及产品能按时上线。
而传统的PRD一般是word文档(或其他文字文档)+设计稿附件的形式。这就会存在一些问题:
- 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产品行为,在word文档中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
- word文档中描述的产品信息和产品行为,开发时需要对照设计稿,这就造成开发同学需同时阅读两份文档
- 不够形象,所以传统的PRD开发同学基本不会阅读,只通过参考设计稿和询问产品经理来进行开发
(图片即word文档的PRD目录截图)
所以只是将PRD写成一份规规范范的word文档,最终开发同学可能并不会买账。因此PRD文档要能落地,就需要我们换一种形式来撰写,其中需要满足的条件就包括:
- 所见即所得,保证PRD文档中描述的产品功能、产品行为等,开发同学清楚地知道最终呈现效果
- 易于阅读,避免产品逻辑等只有枯燥的文字描述
- 只撰写必要的产品说明,避免冗长和形式化
总的来说,也就是在设计稿中撰写产品说明(我个人把这种形式理解为高保真原型的一种)。这样之后,其实你就会发现这便于开发,而且开发同学也乐于参照设计稿来进行工作。
最后,关于一份落地的PRD文档需包含哪些要点,这个问题我就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来说明吧,仅供参考:
基于设计稿的PRD文档.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