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在写着分享,儿子拿来昨天陪他看了一本“亲子故事书”走过来。
妈妈陪我读书好不好“妈妈,陪我读书好不好?”
“当然好啦!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陪我儿子读书。”
说着,我立刻放下手中的笔,接过儿子手中的书,与儿子并列坐好。
今天我决定用一个新方法,引导儿子自己来完成读书的过程。
“儿子,这是谁呀?这小朋友在干嘛呀?”
“这小朋友叫跳跳,他在床上吃糖果和饼干。”
“然后呢?”
“然后,妈妈叫他别吃……”
“然后呢?”
“跳跳他不听话,还吃了很多的饼干和糖果。”
“结果呢?”
“结果第二天,跳跳睡醒就牙齿疼了,疼得他哇哇大哭。”
“那怎么办?”我一副非常心疼、非常疑惑的看着我的儿子问。
“妈妈带上他去医院看医生了,医生把他的牙齿拔掉了。”
“后来呢?”
“后来呀,他再也不敢吃那么多的糖果和饼干了,还天天早晚都刷牙了。”
“噢!这样子呀!你看的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呢?”
“妈妈,我以后也不吃那么多零食了,零食对牙齿不好,会牙痛的,要看医生的……”
“哇塞,儿子你的觉察力超强!”说着我给儿子竖起大拇指,为他在额头上点个大大的赞。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每天在店里,儿子都要吃很多个泡泡糖,根本无法阻止他,一直让我很苦恼)没想到与他一起读了这么一本书就解决了。
昨天,读给他听的时候,他也没有什么感觉的,没想到今天他自己主动找来书,我就这么启发性的问他,他就自己悟到了。
此刻,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中说的一些智慧:学了不等于学到,学到也未必做的,只有悟到才真正得到,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智慧。
小孩子最听的就是他自己的话
当我们用长篇大论,来给孩子说教,孩子接收到的,或许,只是妈妈的一些唠叨。让我们用心的去陪伴孩子,给予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对孩子来说才是最有效的。
与其无休止的说教,不如与孩子平等的在一起,与孩子共同去学习,一起感悟。
这样同频输入,或许,孩子更容易接受到我们传输的一些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