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第8章

《非暴力沟通》第8章

作者: 与柒言 | 来源:发表于2022-07-03 00:26 被阅读0次

同理心的疗愈作用

在“上司”面前,我们时常急着为自己辩护或向对方道歉,以致无法安静下来同理他们。

同理心与袒露内心脆弱的能力

我们越是能够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相连,就越不害怕袒露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展现内心的脆弱,往往是因为我们想要显得“强悍”,害怕失去权威感和掌控感。

以同理心化解危险

在紧张的情态下,如果能够同理他人,或许可以避免潜在的暴力。

在一个愤怒的人面前,绝不要说‘可是’‘但是’。

那些被我们看作恶魔的人,也是人。只不过有时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阻碍了我们看见他们的人性。

当对方说“不”

当别人对我们的请求说“不要”“我不想……”时,我们常常会将这类话解读为对我们的拒绝,或是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因此无法了解对方实际上是怎么想的而感到受伤。如果能够体会对方在说“不”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能明白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使乏味的对话变有趣

当我们连一个字都听不下去时,就是打断的最好时机。而打断的目的并非在于让自己发言,而是帮助讲述者与表达背后的生命能量建立连结。

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要的其实是别人的同理。他们也不知道,与讲述过去所遭遇到的不公和困难相比,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有可能得到来自他人的同理。

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告诉对方我们想和他们建立更多连结,并请求对方的支持。

与其假装听别人说话,打断他们才是更体贴的做法。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非成为他人的负担。

当他人保持沉默

对许多人来说,在面对他人的沉默时做到同理是极为困难的。尤其当我们已经表达了内心深处的脆弱,很想知道他人的回应,对方却沉默不语时,我们会感到格外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因而很难去体会对方透过沉默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并不需要懂得心理学理论或接受精神疗法的训练。关键是,我们能够与他人那一刻的独特感受和需要同在。

【感悟】

我给自己一个标签是很好的聆听者,因为我总是安静的去聆听大家的声音,同时,我也会进行保密,所以身边人很喜欢找我诉说他们的烦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第8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kl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