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东君
2017.3.24
朱棣最害怕的一件事,是被当作藩王叛乱取而代之的皇帝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最害怕的事情,费尽心机想要抹灭的事情,恰恰是人们最熟知的事情。
朱棣不愧是比侄子朱允炆多吃了几年饭的叔叔,不愧是受朱元璋看重,自小便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并受到悉心培养的四皇子,他与清朝的干掉一票兄弟成功上位的雍正是同一个排行,四皇子。
本人对于穿越古代的宫斗宅斗九子夺嫡之类的小说也算涉猎不少,因而知道了一个不是规律的规律,如果是庶子上位,那么一定是嫡母不仁,庶母与庶子常受欺辱,如果是嫡子翻身,那么一定是父亲或祖母受到了姨娘侧妃宫妃媵嫱的蛊惑,宠妾灭妻。那麽弱势的那一方一定是遭受到很多挫折,致使早慧而厚黑。
那么朱棣是属于这其中的那一种呢,不好意思,那一种都不是。如果说,朱元璋一开始就定了嫡长子朱标为太子,爱护有加,并提拔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等才德兼备的重臣来教导太子,元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
那么作为庶四子的朱棣,朱元璋对他的培养也毫不松懈,朱元璋对于他的儿子们寄予厚望,期望他们和睦共处,共同守护大明江山,除了专门的老师,朱元璋还亲自教导他们,到了年纪可以出去玩不需要父母监督的时候,就让他们出去体验生活。
朱元璋还给朱棣娶了一门好亲,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是他的元妃。更不要说朱棣受到了嫡母的苛待。
那么朱棣的早慧而有智谋,只有一个原因,本身的天赋和对权力的渴望。7岁被赐名,10岁受封燕王,17岁到达安徽凤阳,体验民间生活。21岁就藩燕京北平。后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在战场上的朱棣,有勇有谋,身先士卒,战功卓著,在藩王之中,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支。
在一农民群中生活过的朱棣,在战场上拼杀过的朱棣,心智更加成熟。而朱棣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会做人。这一点就很重要了,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要上会揣测圣意,下会笼络人心,该强势时如猛龙过江,打对方一个落花流水,该弱势时也会扮猪吃老虎,以徐徐图之。所以朱棣在做藩王时,有大功而无大过,在藩地上更是极受好评。
但一个有好名声的藩王,却敌不过有坏名声的皇帝。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只有君临天下,才是朱棣的胸襟。朱棣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更是一个能力足够与野心匹配的人。
朱棣的命运,在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相继病逝时,在朱元璋发动蓝玉案尽诛功臣良将时,开始改变了。可惜朱元璋在临死前还在为孙儿铺路,却不想弄死孙子的是自己的儿子。
极权制度下的王朝,就是这样的,君弱臣强,则臣取而代之,君强臣弱,则君威慑四海。中国有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也常说,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朱元璋是一个从流氓进化而来的有文化的皇帝,而作为有文化的流氓的儿子的朱棣,则是一个一生下来便是文化涵养与流氓气质完美融合。
而朱允炆呢,却是一个正正经经的深受儒家文化君子之礼的熏陶,即使熟读兵书,孙子兵法烂熟于心,也不过是另一个赵括而已。又因父死子代,在帝王之术的修习上时日尚短,不够精深。也许他曾经见识过山川五岳的雄伟俊奇,品尝过风餐露宿的孤寂苦楚,但他仍然只是一个孩子,相比于朱棣来说,观察朱允文的动向,就像观察一个小孩子一样简单,毕竟他也是从哪个年龄走过来的嘛。
这是从个人实力上的对比。争夺皇位,最重要的还是集团之间的战争,这就像是拔河一样,两方各拉着绳子的一头,谁的团队给力,谁的团队计谋好,为谁加油的人多,三管齐下,谁就赢了。结局自然不必说,成王败寇,一夕之间。
而朱棣也确实把胜利者书写历史这句话贯彻的很彻底。自来做大事的人就一定具有一个共同点,果敢。或者说,心要够黑。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有时是光明正大的,有时是偷偷摸摸的,有时是狠厉无情的。朱棣废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坐上了那个位置。只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就不会想要放下,任何对他不利的声音,都要消除。
能当上皇帝的人,太过于仁慈不行,一个明君的赞美,当然不是宽宏大量就能得来的。他的暴戾,显示出他强烈的掌控欲,他的仁善,是他伪装的面孔。
一个来路不正的皇位,他总是会坐的与心不安,总是觉得有人在说他的坏话。所以,对于那些反对他的臣子,他使尽一切想得到的手段,折磨他们,羞辱他们。对于臣服他的人,他也绝不吝啬小气,重量级的人物给的多,路人甲类型的人物,给的虽少,但也记得给。
奖惩完毕之后,就该开始治国了。朱棣一手蜜糖,一手砒霜,诱惑着,逼迫着,他的奴隶们驾驶者大明王朝这驾马车向着美丽的未来前进。而在朱棣治理下的国家,国力日盛,兵强马壮,内安百姓,外攘强敌,更重开国门,扬其国威。
历史证明,朱棣也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确实一个适合大明王朝的皇帝,如果不是朱棣,如果朱棣没有依靠一种特殊的手段,别人未必比他做的好,而他也许比堂堂正正的来的做得好。他是一个集雄心壮志与智谋手段于一身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站在高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