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读完了《包法利夫人》。很多年前,记得是上中学时,不知看过多少篇这部小说的读后感,所有人都在抨击艾玛的资产阶级虚荣心。这使得我对这部书产生了抵触心理。今天读来,感觉书里有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感,艾玛是个浪漫主义典型,而最终被现实主义高利贷吞噬。连作家毕飞宇都说过:“老实说,虽然我多次认真地研读过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究竟说了什么,我到现在都没有把握。”我的认知,也不知对错。
这部书之经典,无论结构、视角还是对话、环境描写都堪称经典之经典。令我有启发的一点是,呈现一个人的形象,作者经常是多个视角,比如从赖昂、查理、罗道尔弗等不同人的眼里,不同的人眼里的艾玛都是有差异的。作者甚至考虑到光线的应用,将影像呈现给读者。为何短视频充斥的时代,人们依旧需要文字叙述的故事?我们在写作时,更要学习这种多视角的写作方法。
还有,作者在对话设计中,安排了多声部配合的场景,在不知情的局外人的衬托下,突出两个主角暗涌内心的对话。
此外,更有意思的是,里面出现了癞脸瞎子唱的歌,歌词内容似概括艾玛的命运。这令我想到了《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