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虽然早在40年前出版,但是书中提出了自律,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以及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等,时至今日对我们仍有非常巨大的启示意义。下面写下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我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天性。
我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可是没有一所学校里教过我们如何当父母。世上也没有一场关于父母的考试,通过后才允许我们成为父母。
我们一路学习一路摸索,尽量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带给我们欢声笑语,也带给我们诸多烦恼,我们一路与孩子相伴,重过一遍童年,也一路走向成熟。
一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爱不是占有,爱是成全。
真正爱一个人,我们要认识到他(她)是一个独立的人。不管他或她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个性,这些特性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遗憾的是,很多人根本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希望自己的配偶或者子女,完全是自己的附属品,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中。
诗人纪伯伦曾写过一首诗批评这样的父母: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书中的一个案例,也许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有一个青年男人胆小怕事,追根溯源,他直到高中三年级,他的母亲都不肯让他坐校车去学校,怕他在外面受到伤害,所以自己每天开车接送。这位母亲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婴儿,不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这位母亲本身心智极不成熟,她的孩子,最终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个例子也许有一点极端,但是真的有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不能有半点不同:
比如有搞科研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走上学术的道路,而这个孩子可能非常喜欢音乐,却因为父母的不允许,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结果大学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背地里还是想搞音乐。
比如有些家长不允许子女念书的时候谈恋爱,大学一毕业就催子女结婚。
再比如有些子女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却被父母强令回家乡考公务员,因为这个职业是最稳定的。
中国的父母的确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他们也许在人生的道路上比子女更有经验,但是过分干涉子女的职业,婚姻,确实是不恰当的做法。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老是压抑自己的个性,被父母严格控制自己的人生,长大后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可能解释了中国社会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的妈宝男。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他们是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性格和不同梦想的个体。真正爱孩子,就请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成长空间,教他独立。
同样的,如果你爱一个人,请爱他的全部,尊重他的人格。
二 爱是关注,是倾听
养育孩子需要花费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信父母都有深刻的体会作为父母,我们拼尽全力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但是父母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
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一直在表达自己,我们有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呢?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理解孩子,可是孩子们是这样看的吗?倾听孩子的心声,这就是亲子关系的关键。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在父母这里寻求慰藉和理解。父母发自内心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时,孩子自然能够感觉得到这种无声的爱。这种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并且让孩子更加信赖父母。
有一位30岁的专业人士,因过度缺乏自信而患上了忧郁症。因为他的父母尽管同样是专业人士,几乎从不听他讲话。22岁时他写了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尽管他把论文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可整整一年,父母都视而不见。这个孩子最终因为童年得不到关注,感情上一直被忽视,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内心极度自卑,最终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
生活中,很多的家长非常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关心孩子的成绩,却从来没有认真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没有了解一下孩子的快乐和烦恼。
孩子的世界也是个小小的复杂社会。正如我们成年人,孩子也会面临着各种情绪的干扰,他们也会悲伤,愤怒,失望和难过,他们也会有压力。在孩子面前,家长很多时候需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倾听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不要试图去给出太多的建议或者评论。正如我们成年人心情不好时找朋友倾诉,并不是想从朋友那得到什么建议,更多的时候只是希望有人能理解我们。
有时我们甚至什么都不说,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也会自己找到答案。
一旦大人能俯下身,认真的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就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也会越来越愿意和父母交流。
孩子从父母这里学到的沟通技巧会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去理解这个世界,让他们学会与其他的人交往。
三 爱是自我完善,与孩子一起成长
没有人生来就会当父母,有了孩子以后,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我们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学习很多的知识,比如儿童心理学,比如沟通的技巧。 为了跟上孩子的脚步,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我们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
网上很多的家长抱怨陪孩子做作业是一个痛苦和让人暴躁的经历。但不少优秀家长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8年12月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江苏镇江丹阳市妈妈李姜华,在业余时间不断努力,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一般人考教师资格证都是为了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而这位妈妈却是为了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女儿。
另一则励志故事则是来自一名49岁的妈妈原梦园,她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宿管阿姨。为了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和榜样,她一直和儿子一起学习,考了会计师、母婴护理师、中级按摩师等一系列职业技能证书,还通过成人大学在复旦读本科,过了英语四级……当儿子打算读研深造时,她也萌发考研的心思,结果母子俩相互鼓励,儿子考取复旦大学,母亲被广西大学录取。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陪娃一起学英语,学诗词,还有家长为了陪娃学会了钢琴,学会了小提琴,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甚至还有人拿到了跆拳道黑带。
所以有人说,孩子是上天派来救赎父母的,我们陪孩子再过一遍童年,去审视自身的不成熟不完美,也让我们有机会去完成自己曾经的梦想。
如果家长能够保持与孩子共同进步,也就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
人生短暂,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因为爱孩子,陪孩子,我们不断的学习,成就了孩子,完善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