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终身成长》第七章中读到关于安抚孩子的两个场景,感觉很受用。
场景一:一个高中生非常聪明,学习很刻苦,学习知识掌握的也不错,但是考试的时候总是表现不好,她会紧张,脑中一片空白。她的成绩很糟糕,老师们很失望,父母也很沮丧。在更重要的考试来临之前,如何安抚孩子呢?
“当你认为所有人都在评判你,而你自己却无法展现自己真实的水平时,感觉一定很糟。我们希望你知道,我们并不会评判你。我们关注的是你的学习,我们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你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场景二: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体操运动会,她非常适合练体操,也非常热爱体操,尽管比赛中她表现不错,但是最后输掉了比赛。她感到很沮丧。应该如何安慰她呢?
“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这是他父亲的原话。他同样告诉伊丽莎白,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
这两个场景用了不同的安抚方式。第一个场景是赛前,孩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要注意接纳孩子,不评判;第二个场景是赛后,给沮丧的孩子提出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
书中又进一步解释了“建设性的批评”一词,并警示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批评对孩子有没有帮助,不要仅仅只是批评。建设性批评是“帮助孩子弥补某些事情,创建一种更好的情形,或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从今天的阅读中,我知道了为人父母要谨言慎,要时刻警惕自己口中评判性的语言,多说建造人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