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西餐厅吃小龙虾,还是头一回。推脱了几次,但还是“盛情难却”。朋友说,这西餐厅以前生意不太好,但自从改了菜单,加了这几味小龙虾之后,生意倒是出奇的好。据说,小龙虾已进驻该地很多星级酒店里。
第一次听他说起时,我就不以为然。等到坐定,看到服务员端上那一锅火红的小龙虾时,惊觉确实突然“高大上”了。个头均匀,且偏大,比平时见到的更大一些。红火之间点缀了几片香菜的绿,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芝麻做点缀,伴着汤汁香气四溢。
这突然显得上档次的小龙虾,让我有点不太适应。
这小龙虾本是寻常百姓家的食物,印象中这是特别朴实的一道菜。朴实的如同夏日的酷暑,妈妈的围裙,家常却熏满甜美的味道。
小时候,夏天就意味着暑假,暑假就等同于回家玩耍,顺带吃吃喝喝。五毛钱的冰棍儿,玻璃瓶的汽水,从菜园子里摘回来的不同品种的黄瓜,粉嘟嘟的西红柿,还带着泥土温度的西瓜甜瓜……可谓是自给自足,自然又丰盛。
夜晚,在月光下和蒲扇里纳凉,坐在竹床上仰望星空,再啃几个甜瓜几瓣西瓜,听大人们聚在一起闲聊家常。
而另一件很有“成就感”的游戏就是钓小龙虾。
那会儿没有什么人钓鱼。要不就是热天等灌溉结束,池塘里的水抽干之后直接到泥水里抓鱼。要不水还满着的时候掉龙虾,或者用渔网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看到有人带着鸬鹚撑着小船打鱼,这就是专业设备了。
那时,水里的鱼虾特别多,都是自然繁殖。门前曲折绵延,有九个池塘,一个连一个。在水边玩耍的最大乐趣就是,发现荷塘里,水草里隐约闪现的龙虾,还有出水大口呼吸的小鲫鱼。想必夏日太热,水里太闷,它们清晨和傍晚都会出来透透气。
池塘,是个丰富的世界。埋着淤泥,长着鱼虾,水面还漂着菱角,夏日的荷花莲蓬,日后淤泥里的白净莲藕。藕带也是后来尝到的一盘美味,别处很少能吃到。
最开始,龙虾就大胆地在靠近岸边的荷叶下“倒挂着”,要不就直接在水草里“漫步”,拿网袋就能捞一些起来。但毕竟费劲,收获也不大。
后来,就找来几个适中的树枝,顶头绑根棉绳,再绑上诱饵,就可以直接“垂钓”了。现在想来,诱饵还是有些残忍的,用的是拨了皮的青蛙。毕竟,夏日里,夜里都是“蛙声一片”的,于是有人以此为业,抓青蛙卖给酒店或餐厅里。总之,泥鳅,鳝鱼,青蛙都有人捕捞。
但龙虾,还是过于平常。只要绑上五六根那样的钓竿,一上午就可以钓上大半桶。只要看到钓竿动了,直接拎起来即可,龙虾直接被拎到水桶里。有时候,一个诱饵上有钓两三只的。虽然大小不一,但绝对新鲜,透亮透亮的。
钓龙虾是一件颇有收获的工作,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且不需要任何成本,取材皆自然。成果,还是母亲饭桌上一盘可口的炒虾球,绝对鲜美,无添加。
觉得好吃时,随时可在门口“垂钓”。估计,青蛙都成“惊蛙”。那时倒也没觉得味道多特别,可能吃太多了的缘故。想来也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母亲做的时候,一般都会掐头留尾,再去壳“抽筋”。一只虾最后就只剩一团虾肉。再爆炒入味,实在得整盘全是肉。
后来去北京工作,住在东直门靠近簋街的地方,终于见识了“麻辣小龙虾”的地位。听说火辣辣的很受追捧,但我也一次没去过。心底还是有些“不屑”的,想来也不会有早前记忆里的鲜甜味。而我一直都抗拒“口欲”之贪。
再后来,母亲到上海家里来小住,她自己骑车到批发市场买了一些小龙虾,做了一盘“麻辣小龙虾”。想来是受外面市场的影响,这次去了头,留了尾,留了壳。用了辣椒,花椒,生抽,酱油,很是入味。几乎一盘都让我吃掉了。
所以,一直觉得这道菜只是“寻常百姓家”的家常菜而已,随意自然而亲切。如今,怎么就登堂入室变成了星级酒店的“招牌菜”了呢?
用来商务宴请的时候,听说四个人能吃三千块,十几斤的大个头龙虾,头尾完整。三斤闷在一锅里,大概27只。有的,还被做成了“龙虾树”,听说那是冰冻款的。
这突然火热起来的,是一种追忆“小龙虾”的情怀吗?只是这“情怀”如今是这么的昂贵了?
也许,很多人“追忆这似水年华”,之后却发现很多原本朴实简单的东西,突然都变得“物以稀为贵”了。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 第1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