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水润读书笔札丨第十三篇(老子 道家思想 上)

水润读书笔札丨第十三篇(老子 道家思想 上)

作者: 花香小札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19:16 被阅读15次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思想,二是道家思想。儒家重理论学、道德修养。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与解脱。

    两者不同,可用三个简单的观念分辨。

    一、儒家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基础。强调人的社会性,互相尊重帮助,以政治或教育改革人类社会。

    道家以人为万物之一,与万物同样来自于道,重视人的自然性,并突破以人类为中心的格局,看到宇宙万物的整体,从永恒与无限的层面观察世界,以无心的态度顺其自然。认为世界若是守真反朴,不离于道,则仁义礼智自然依序而生。

    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

    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重视德行的修养,追求真诚到行善。道家重视智慧的觉悟,希望与道合一,觉悟了"道",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至一个理想的层次。

    何为"道"?道也许是一种规律、法则。上至天地万物遵循其该有的规律,下至各个生命体遵循其应有的生息规律。

    任何事物若保持自身的属性,就是与道同驱,顺道而行,则无为而无不为。

    从道家的角度看待世间、人生,让一切顺其自然,可摆脱世上的烦忧与束缚,让生命得以自在洒脱。

    阴阳和,则生万物。只要存在,就表示道的力量在支持;只要存在,就表示万物在运作,在相联。

    浅言悟道之法。

    一、虚

    虚之后能空、能明。把内心的杂念、欲望、幻想都化解,让心空了,才能得到一种新的启发与智慧,是谓"虚室生白"。心中空了才有原始的灵识频现,可达清澈明朗之境。可"虚灵不昧",对世间一切看得清楚明了,心如明镜,看什么都会顿悟顿觉。感叹,若达此境界,便已超凡入圣。

    二、静

    心静,人才能安定。之后才能观清万物的回归路线及事物发展的规律。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做该做的事,勿须刻意追求,一切顺其自然。因为所有的事情皆因缘合和,条件、时机到了,自然会出现命定的结果,条件时机未到,勿去勉强。从心而为,顺势而待。

    三、明

    "明"代表光明。内在产生觉悟,获得解脱和超越的智慧,从而让心胸宽广,人生境界开阔旷远。自足于道,为学日益,和光同尘。

    与道同行,尽管外表一样,但内心的境界是不同的。跟自己生命的本源(本真)结合,看透世间条框的束缚,返朴归真,内心自在。

    内在觉悟,不出户知天下。宇宙浩瀚无垠,称之为大宇宙,而具体到每一个人,都可为一小宇宙,内里潜能无限,通过观察外物与内瞰心灵来通晓天下事理。在"道"的层面,一切都是相通的。

    圣人之道,利万物而不争。容纳万物,柔和安详。

    治国之道,如烹小鲜,只需把长远的政策规划好,不宜翻来覆去,勿动辄扰民,更忌随意折腾。将税收用在合理之处,让百姓安居乐业。

    关于《道德经》的一点认知。

    《道德经》主要阐述无形之大道的体、相、用。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无形、无相不可指陈,但是功用无穷。

    道生万物而不属于任何物,道生万法而不属于任何法,一切语言文字,一切知识技艺,一切规律法则,都是在"道"这个本源上运行的内容。语言无法阐述道之全貌,故曰非常道。

    人人都在大道中行。每个人日用而不知,因其不知故不识。然而,大道却又无处不在,无物能覆,无物能染,只在日常运用中就可直取大道本源。庄子学说给予明了的阐述。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达于无为,无为无不为。见道的捷径就是减法,减去一切属于内容的东西,剩下来不可减的就是道。此需自悟。

    老子不仅描述了大道的体,在相和用上也有很大的篇幅。在相上就是相对论,有无、高下、音(无响)声(有响)等一切事物总是相对而立。比如没有小的比较,就不会有大的概念,所以整个世界是平衡的,只是人为的观念加以区别而有了取舍,徒不知有为的管理是一种对平衡的破坏,打破旧的平衡然后形成新的平衡,万物都会自动趋向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并不是人类意识定义的平衡,而是保持万物存在的一种基本规律。

    自然界本身保持着一种均衡的状态,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人总是一厢情愿去维护某些事物,同时又想消灭另一些事物(儒、墨、法),老子对这种蚍蜉撼大树的行为嗤之以鼻,因为管理者也是大道的一部分,如果独立于大道之外而去制定规则,往往徒劳,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效法自然。无为而治也需辨证去看,认知"道",在"道"的范畴内制定规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必须的。

    老子对大道的描述,并非凭空想象,而是阅读了大量的上古书籍(曾是周朝的图书馆长),按照前人的方法逐步真切地体悟到大道的存在。

    老子所著《道德经》表达的道家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根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影响了中华两千年多的历史发展。

    《道德经》非讲神学、哲学、科学的书籍,可却把包含神学、哲学、科学在内的一切融为一体。中华文明没有出现西方类似的神学、哲学、科学,但中华文明却把西方所有认知都包含在这本《道德经》中,可以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也是这本《道德经》起着决定作用。

    小记一下,待发觉。老子的《道德经》,出世间,飘逸,巧妙地隐藏了《易经》。孔子的学说,入世间,稳实承担,把《易经》的思维拆分成千万分微小的元素,融入每一个字中。

    备注: 此篇整理于七月读书笔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润读书笔札丨第十三篇(老子 道家思想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ad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