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
记忆中的年夜饭 / 木西

记忆中的年夜饭 / 木西

作者: 木西的伊甸园 | 来源:发表于2021-01-21 03:23 被阅读0次

移民二十多年,离开家乡越来越久了,对过年的感觉也越来越淡了。然而那些带着年味儿的记忆,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清晰了,这也许就是游子心中那一份对故土深藏不变的眷恋吧。

我的家乡在东北辽宁,美丽的江城丹东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边境城市。因为有山有水有海的地理优势,在老家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山珍海味。什么小鸡炖蘑菇、炸蚕蛾、炒茧蛹、凉拌大黄蚬子、生拌虾,炒海螺、海蛏子、海蛎子、面条鱼、煎鱿鱼等等,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每每想起,口中都是津香四溢。

但是无论平日里餐桌上是多么的丰富,年夜饭依然是一年中人们最为期盼的团圆饭。因为远离故土,这些年已经很少有时间回家过年了,于是那些从前和家人们在一起吃过的年夜饭,就成了我脑海中最难忘的过年的记忆。

记得从前一进入腊月,东北的年货市场就开始红火起来。各种夏秋季节收获后晾晒好的干货,纷纷地被摆上了柜台。这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各种干蘑菇、干木耳、虾仁、蚬子干、粉条、榛子、松子、花生、瓜子等这些过年少不了的美食。除了干货,各种冷冻的海鲜、猪蹄、鸡脚、鸭脖,还有新鲜的猪牛羊、鸡鸭肉都是应有尽有。别看北方寒冷,大棚里盛产的鲜嫩蔬菜在市场上也是琳琅满目。于是家家户户的冰箱和阳台里就开始堆满了、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

很多东北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过年的那些天基本上是不大做饭的,因为年前已经把过年时要吃的东西早早地就准备好了,所以俗语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把油走。”就是说过年前各家各户都要蒸很多馒头、豆包和包子,炸鱼、炸虾、炸丸子和各种各样的油果子,做皮冻、酱猪蹄、酱大骨、酱牛肉、闷肘子、灌血肠、蒸猪肝猪肚,再做上一大锅小鸡炖蘑菇、酸菜猪肉炖粉条,于是家家户户过年前的那几天都是一片欢腾的忙碌景象。

大年三十那天又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这一天要送旧年,迎新春,所以吃年夜饭就成了一年中最重要的阖家团圆的时刻。家里人口多的,这时候就要分出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小孩一桌,然后大家一起忙着装饭摆菜,每一个桌子上都如同满汉全席一般地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盘碟,常常是挤得吃饭时都找不到放酒杯碗筷的地方了。偶尔有淘气的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水杯或者碗碟,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岁岁平安!” 那光景即使是平日里脾气最火爆的父母,这时候也不想触霉头,说不好听的丧气话。于是小插曲过后,大家依旧是推杯换盏,喧闹声不绝于耳。

当然这些欢乐富足的场景,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在我的记忆中还保留着很多在物质贫乏时代过年的情景。

那时候米、面、油、肉,和副食都是定量供应的,每家每户平日里都是省吃俭用,把那些凭票才能购买的好东西省下来,留到过年时吃。所以小时候我们都是一天天掰着手指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够穿新衣,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那些好吃的东西。

因为食品的极其匮乏,很少有糖果饼干之类的小食品,所以过年时才有的炸丸子、炸果子、炸虾片儿就成了小孩子们口中最好的零食。每到过年前,大人们都把平日里攒下来的肉票拿出来,到副食店里央求着售货员多给割一点肥肉。那时候肉越肥等级越高,大家都希望过年能够多买些肥肉回去炸油,因为食用油在当时可是极少的供应量,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我的父母因为有些文化,又都在大工厂里上班,而且父亲参加工作早,工资比较高。家中只有姐姐和我两个孩子,爷爷奶奶又都是很早就过世了,所以家里的负担不重,生活还算是好的,吃年夜饭的时候偶尔也会有小鸡炖蘑菇这样的美食。那时的鸡都是散养的,喂的是菜叶和苞米,鸡油黄黄的,鸡肉紧实又有弹性,和山里的蘑菇一起炖,那真是还没开盖儿就香气四溢了,馋的我常常是守着锅边吞口水。直到现在,记忆中依然有从前母亲炖鸡的香味。这也是为什么野生蘑菇对我来说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即使很多年后,在加拿大这个远离故土的地方,采摘野生菇依然是我浓厚的兴趣之一。

从小到大,家里年夜饭的最后一道一定都是吃饺子。饺子是要留到年三十晚上快到十二点时才下锅的,而且要赶在十二点钟的时候端上来吃,这样做是要讨个吉利。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金银元宝,所以大年三十吃饺子,寓意就是吃元宝,这一习俗也体现了东北人祖祖辈辈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年三十包饺子有很多说法。饺子馅一定要多过饺子皮,这叫“生财”,是剩菜的谐音。饺子煮好前,一定会有人问:“挣没挣?”表面上是问煮饺子时有没有挣破的,实际上是要寻个吉利,这时煮饺子的人就会大声喊:“挣了,挣了很多!”寓意是新的一年家里会挣很多钱。于是一家人就在憧憬中欢喜地吃起饺子来。

我们家年三十包的饺子,里面还要放进去一些洗干净的硬币,为的是吃到钱时会有惊喜,带来好运气。我从小到大都是贪睡的人,即使是大年三十也熬不了夜,所以经常都是半夜里被家人叫醒,迷迷糊糊地吃饺子,吃到硬币时一下子就给咯醒了。然后就是贪食,想吃到更多的钱,常常都是撑到不行才肯放下筷子,现在想起来小时候贪吃的情景也是有趣的很。

旧时物质的贫乏还引出了很多笑中带泪的故事。记得母亲曾说起单位的一个同事,因为家庭人口多,负担重,生活拮据,平日里家中很少有好吃的东西。有一次过年时,父母让两个儿子去买节日里才有供应的元宵。在回家的路上,两个孩子实在是太馋了,竟然忍不住把那一斤生元宵都吃了。回家后父母自然是很生气,但也是心酸得不忍心责备孩子了。后来,那个同事在改革开放允许私营后就离职经商了,临走前他对我母亲说,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能让家里的孩子们吃饱吃好。

如今,无论是故乡还是新乡都早已实现了丰衣足食,人们不会再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准备年夜饭而发愁。这些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选择到饭店里去吃年夜饭,这样好省去家人自己做饭的辛苦劳碌。琳琅满目的超市里,各种精美的熟食、糕点和小食品也早已取代了从前过年时才有的炸丸子、炸果子。社会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富足,但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从前曾经拥有过的简单的盼望和满足的快乐。

在侨居海外的这些年里,每年我也会做年夜饭,可是儿子已经感受不到我小时候那种单纯的过年的快乐了。过年对于移民二代的孩子们来说,只是与他们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里都会有些许的惆怅。但是我也能懂得,年轻的一代不会重复上一辈的经历和故事,他们也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回忆,如此想来常常也就心安了。

农历2020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疫情带给人们的艰难还远没有结束,海外华人回家过年的期盼不知道何时能够实现。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家人、对故土的思念,就用这一篇回忆年夜饭的小文来慰籍自己心中那一份挥之不去的眷恋吧!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七日 多伦多

相关文章

  • 记忆中的年夜饭 / 木西

    移民二十多年,离开家乡越来越久了,对过年的感觉也越来越淡了。然而那些带着年味儿的记忆,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清...

  • 记忆中的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也是开启新年的团圆家宴。来北方后,年年除夕夜都是上先生四姨家过,因为要组队打麻将,...

  • 年夜饭中的一道“牛肉粉丝火锅”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你记忆中难忘的年夜饭都有哪些菜呢? 相信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不同,我就来说说我家年夜饭中的特别...

  • 记忆中的木阁楼

    窥视着眼前世界里所有的一切新奇的事物大概是人的本能。 那时我大概才上小学二三年级,正值青春年华的小姑,烫了...

  • 记忆中的木梨

    梨是一种大家熟知的水果,鲜脆多汁,甘甜可口,深受喜爱。可是我不喜欢这种水果,即便是来到林果之乡工作后,吃到了梨中的...

  • 记忆中的年夜饭(一)

    我们家的年夜饭,向来吃素,延续多年。然而,正是这份与众不同,让人记忆犹新。 几小碗精致的素菜是绝对的亮点。土豆粉做...

  • 记忆中的除夕年夜饭

    每到要过年的时候,家里总是要有一番彻底的大清扫。 记得小时候,临近除夕,母亲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把我们这些小孩子派...

  • 最难吃的年菜

    年菜,就是年夜饭吧。想来,已经有两年没在家吃过年夜饭了。记忆中对年夜饭的味道也也早已超越苦辣酸甜,尽是温馨与回忆。...

  • 西木

    原创西木 栗子最近很喜欢耿耿。栗子只是一个网名,但她却很喜欢这个名字,偶尔她也爱把栗字拆开变成西木。栗子是在一首歌...

  • 木洞——尘封中的记忆

    文 | 黎志 到木洞得坐船,坐“东方红101”那样的大船。 木洞,是深藏于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地方。小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年夜饭 / 木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fr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