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到了,一位母亲欢喜的来校门口接孩子,孩子坐上车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要回手机,想玩一会儿手机,妈妈心想在学校憋了一周了,玩一会儿也未尝不可,从学校到回家的路上,孩子几乎没有抬头,刷刷视频打打游戏。
由于Yq原因,下周停止线下教学,这位孩子的母亲看到老师发的信息之后,心里咯噔一下。孩子又要开始上网课了,孩子缺乏自律,家长没有时间监管,孩子的成绩铁定要下滑,更可怕的是孩子会偷偷摸摸的打游戏、晚睡、上课迟到、不交作业,想想这些孩子的母亲头疼不已。
早晨9:30孩子还没有起床,孩子的母亲吃完早饭催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10:30,孩子穿着睡衣,头发蓬松的从卧室走出来。吃饭的时间还不忘摆弄他的手机,打的是游戏。妈妈又开始唠叨起来,孩子一碗饭吃了一半,咣当一声就把卧室的门给关上了。第二天妈妈计划要去奶奶家一趟,从家到公交车站,孩子没有放过半点时间,手机不离手,始终沉迷在游戏中,妈妈气地抬起脚就朝儿子踢去,母子俩在愤怒中各走各的,儿子去了奶奶家,母亲一个人回到了家。
像这种情况和这种场面,我想很多人都会经历过,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家长。
孩子欲望和需求产生原因不会凭空消失,家长要了解孩子欲望和需求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对症下药,合理疏导。
孩子经常玩手机打游戏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坏习惯的养成,也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多数家长现在看到的是结果,在问题产生的萌芽阶段没有加以控制和引导,等到结果产生了家长才开始恐慌。
现在的孩子压力普遍都很大,作业、升学、父母的攀比、补习班等等。给予孩子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所有的压力累积到一块,孩子一定会找一个发泄的出口来缓解他的压力。手机出现了,游戏出现了,视频出现了,通过打游戏刷视频,可以暂时忘却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和烦恼,给他的大脑皮层就会传递一个信号,通过这些可以得到放松解压,甚至快乐。孩子在刚开始玩手机时,相信很多家长都没有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孩子的坏习惯和大脑皮层传递的错误信号一旦建立,再去改掉这个坏习惯,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家长不要错过疏导孩子的最佳时期,就是刚开始玩手机的时候。
严格的管理和约束换来的也许是对抗与争吵……
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性格变得孤僻了,于是就开始着急,开启了严加管教的模式。这个不许干,那个不许碰,几点几分必须把作业写完,家长肚子一团火,孩子的心里也不舒服。于是争吵、谩骂、摔东西、歇斯底里、孩子离家出走等问题出现,家长血压升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建议:
1.建立真诚、尊重的和谈氛围,双方坐下来耐心的商谈,不建议大人用说教的语气帮孩子分析问题。
2.相信他们。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双方信任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不要轻易的去翻看孩子的隐私。
3.家长做出改变,为孩子做一些事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断给予良好的刺激反馈。把高大上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细节,孩子有小的进步,就要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幼苗,让我们耐心浇灌,用心倾听,共同守望健康茁壮成长。
网友评论